正文 肺結節病5例報道並文獻複習(1 / 3)

肺結節病5例報道並文獻複習

臨床探討

作者:顧國忠 孫平軍 才立萍

[摘要] 目的 探討肺結節病的臨床特點和診斷方法。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2012年11月經病理學確診結節病患者5例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 結果 男3例,女2例,年齡35~56歲。2例有胸悶氣促,另3例無臨床症狀。胸部X線、CT掃描檢查顯示: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2例伴兩肺病變。經氣管鏡或縱隔鏡縱隔淋巴結活檢是臨床確診主要方法。 結論 結節病臨床表現無特異性,部分有胸悶氣短症狀,臨床易誤診,對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的可疑病例,應盡早行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關鍵詞] 結節病;診斷

[中圖分類號] R56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3-0149-02

結節病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可累及多係統髒器的肉芽腫性疾病,尤其以肺和胸內淋巴結好發,我國自1958年開始報道第一例結節病起,隨著對本病認識逐年提高,確診病例數也逐年增多,因本病臨床症狀不典型,極易造成臨床漏診及誤診。因此,本課題複習200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門診確診結節病患者5例病曆,結合文獻對其臨床特征及其胸部影像學進行分析,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1 資料與方法

5例結節病患者均為我院2001年3月~2012年11月呼吸科門診發現病例,其中男3例,第1例35歲、第2例38歲,第3例56歲;女2例,第1例51歲,另1例55歲。其中38歲男性結節病患者經縱隔鏡淋巴結活檢確診,其餘4例結節病患者均經纖維支氣管鏡下縱隔淋巴結活檢獲得確診,其中有3例結節病患者行強的鬆口服治療,療程6~12個月,1例結節病患者經中醫中藥治療,並間隔6個月門診胸部CT掃描隨診,所有結節病患者均給予10~26個月臨床觀察。

2 結果

2.1 臨床症狀及胸部影像學改變

2例男性結節病患者(35、38歲)無任何臨床症狀,在我院行常規健康體檢時查胸部透視發現縱隔及雙肺門淋巴結增大,另1例56歲男性結節病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來我院門診行胸部透視檢查提示雙肺門擴大,隨即行胸部CT掃描發現雙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另外2例女性結節病患者均表現為活動後氣短,但無咳嗽、咯痰及喘息症狀。有3例結節病患者胸CT掃描提示雙肺門擴大,縱隔淋巴結增大,其中2例結節病患者同時發現雙肺多發結節影,結節邊界較清楚。

2.2 治療結果

臨床醫師給予35歲男性結節病患者口服強的鬆治療,療程10個月,口服強的鬆8個月後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雙肺門塊影消失,僅縱膈內見小淋巴結影;38歲男性結節病患者因無臨床不適,未予任何藥物治療,發病5個月後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雙肺門塊影及縱膈淋巴結影明顯縮小,發病8個月後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胸部影像學正常,門診隨訪24個月,胸部影像學未見異常;56歲男性結節病患者給予強的鬆口服治療12個月,予強的鬆治療2個月後行胸部CT掃描提示縱隔腫大淋巴結消失,治療停止後14個月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胸部影像學恢複正常;51歲女性結節病患者未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自服中醫中藥治療12個月,在發病12個月後行胸CT掃描提示肺髒病灶開始縮小,發病24個月後複查胸CT掃描提示病灶消失;56歲女性結節病患者服用強的鬆治療12個月,服藥8個月後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病灶開始縮小,強的鬆口服治療12個月後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病灶明顯減小,但病灶未完全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