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對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2 / 3)

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及q檢驗,變量相關性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P

2 結果

2.1 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狀態

臨床護士適應性認知調節策略表現較常模更好,A、B組和常模認知情緒調節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臨床護士SCL-90與常模比較

臨床護士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鬱、敵對、人際關係敏感評分高於常模(P

2.3 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與應對方式的關係

經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認知情緒調節策略因子與解決問題、合理化、退避、自責、求助存在相關性(P

2.4 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與SCL-90的關係

經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認知情緒調節策略因子與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鬱、敵對、恐怖、人際關係敏感、偏執存在相關性(P

3討論

護士是專業醫療服務人員,兼具科學專業性和人文關懷的特征,承擔並確保準確的執行醫囑是主要的工作內容,在此過程中對專注和細致要求極高,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機體處於工作應激狀態,當出現一些負性事件時可能引發積極或消極兩種處置態度,應積極麵對、理性思考並接受事實,通過重新的認知和評價,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推動自身的改進;而消極的態度,如逃避、自責或遷怒可能加劇個體心理問題的累積,阻礙自身進步[5-7]。不同認知層麵的情緒調節不僅影響自身心理狀態,還可能對臨床護理工作造成影響。

臨床護士通過專業訓練整體認知情緒調節能力較常模高,但工作年限較短的護士,由於臨床經驗不足,處於自身素質的成長期,所表現的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僅略高於常模,其中重新關注計劃因子評分顯著高於常模,表明在正向情緒調節過程中年輕護士能采用較為積極的態度,審視問題並重新規劃實施,是一種心態逐漸成熟的表現,但在此過程中責難自己也是主要的認知情緒,可能出於工作的責任感,對自身的反省引起了更多的自責,在認知情緒調節範疇內責難自己被認為是一種不適應性的認知情緒,與臨床經驗不足、心理調節能力不夠有關,過度的責備自己可能產生自卑、焦慮、抑鬱甚至敵對等負性心態[8]。因而,應重視對年輕護士自我減壓、疏導、放鬆等心理調節能力的培訓,提高年輕護士心理素質,提供心理支持。高年資護士各項認知情緒調節評分均優於其他組,其中尤為明顯的是理性分析,理性的思維能力是在長期臨床工作中培養形成的,且在認知情緒調節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隻有克服主觀情緒化反應,運用理性思維,才可能在麵對重要的臨床問題或醫患關係問題上作出正確的處置,而年輕護士在理性分析方麵尚欠缺,需要重點進行培養。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臨床護士心理健康狀態普遍低於常模,這與工作性質特殊和工作環境的複雜有關。護士在為患者提供健康的同時透支著自身的健康,因此,許多護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狀態,如失眠、困倦、食欲不振、肌肉酸脹等,這些具體的症狀與心理狀態相互影響,而強迫、焦慮、抑鬱可能來自於巨大的工作壓力、工作責任感和醫患關係,人際關係敏感與工作競爭、醫患關係有關[9]。即使護士認知情緒調節能力較強,但仍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各因子雖未達到嚴重狀態,仍應引起重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強度,疏導和調節心理狀態,建立和諧醫患關係都是值得提倡的措施,也是構築和諧醫療環境的重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