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對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1 / 3)

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對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臨床護理

作者:章方霞 李飛 章徐潔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現狀及與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 方法 隨機抽取臨床護士352人,采用認知情緒調節策略問卷中文版(CERQ-C)、應對方法問卷(CSQ)和症狀自評量表(SCL-90)對臨床護士進行評價,對比臨床護士和常模及護齡

[關鍵詞] 認知情緒調節;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狀況;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3-0116-03

認知情緒調節是個體在麵對來自自身或外界環境超過自身承受力負性事件時表現的認知層麵的情緒調節,是個體素質的一種體現。臨床護士承擔著繁重的臨床醫療服務,同時直麵患者及家屬的各類要求,工作壓力大,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但嚴謹的醫療服務要求護士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去麵對和處置[1]。工作壓力和職業要求雙重作用對護士心理狀態產生較大影響,而其應對的方式也直接與醫療服務質量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關注臨床護士認知情緒調節及其與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係,探討臨床護士心理狀態對臨床工作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1年8月~2012年9月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我院臨床護士352人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8~45歲,中位年齡28歲;護齡1~32年,中位護齡8年;大專129例,本科168人,碩士55人;護士206人,護師146人;護齡

1.2 方法

1.2.1 調查量表 認知情緒調節策略問卷中文版(CERQ-C)[2],用以評估個體麵對負性事件時所采取的態度,包括9個因子,分為適應性認知調節策略:接受、積極重新關注、重新關注計劃、積極重新評價、理性分析;不適應性調節策略:責難自己、沉思、災難化、責難他人;共36個條目,每個策略4個條目,分數越高使用該策略頻率越高。應對方法問卷(CSQ)[3],用以評估個體應對方式及行為特點,包括6個因子,解決問題、合理化、退避、自責、幻想、求助,共62個條目,分數越高使用該方法頻率越高。症狀自評量表(SCL-90)[4],用以評估個體心理健康狀態,包括9個症狀因子,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鬱、敵對、恐怖、人際關係敏感、偏執及精神病性,分數越高症狀越明顯。

1.2.2 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科室、護齡、職稱等資料,采用CERQ-C、CSQ和SCL-90量表序貫發給調查對象並當場進行無記名填寫,按CERQ-C、CSQ、SCL-90的順序逐一填寫,調查前應對調查對象進行宣教和說明,介紹問卷的使用方法和評估目的。間隔不超過2 d,1周內完成3份調查問卷,以3份問卷全部收回並且審核內容完整為有效。

1.3觀察指標

A組和B組CERQ-C評分與常模評分對比,分析認知情緒調節策略特征,分析護齡對認知情緒調節策略的影響;對比臨床護士SCL-90與常模評分;分析CERQ-C分別與CSQ和SCL-90的關係。

1.4 統計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