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研小組實施調研計劃的方式、途徑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有的小組根據調查主題在校園裏發放問卷,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有的小組擬定訪談提綱,拜訪本校或本係的教授專家、名師名家、學科帶頭人,聽取他們對調查問題的真知灼見,從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的小組深入社會實際進行調研,參觀訪問機關、學校、企業、部隊、法院、街道、社區等部門,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加深對現實社會的了解,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的小組參加校內誌願者服務,或參加社區誌願者服務或公益勞動,在活動中培養責任意識、慈善意識和公民意識。有的小組通過觀看有意義的或有爭議的電影、錄像和電視節目,把書本上的抽象理論與曆史事件、曆史人物以及現實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從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感悟到人間的真善美。
3.總結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後,最後進入收獲總結階段。
(1)整理調查資料,撰寫調研報告或論文報告,其內容一般包括:標題、導語、小組分工概況介紹、數據資料統計、理性分析、個人體會、概括結論或對策建議,以及所附的相關材料等。學生遞交調研成果,可以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個別訪談、文獻研究報告、錄音采訪等樣式,也可以用文字或圖表、數據統計、案例分析等方式呈現,當然也可以在調查報告基礎上,製作PPT及FLASH,或者以DV資料(可製成光盤)形式表現。
(2)教師對學生遞交的課題成果進行認真閱讀和客觀評價。評價標準通常包括:一看主題,即所選課題與課程內容的相關性,學生是否根據課程大綱目標來設計課題調研,總體分析是否客觀到位;二看內容,即所研究的課題是否具有現實價值和意義,是否有敏銳的學術意識以及研究的新思路,課題調研活動是否貼近學生生活,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助、團結、溝通、和諧的品質,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研能力;三看形式,成果形式是否新穎別致,如調查報告、數據分析、圖標構建、人物訪談、PPT、圖片資料、動漫、幻燈等形式是否令人耳目一新;四看效果,即課題調研活動是否真的對大學生有所觸動、有所教育、有所印象和有所影響。
(3)教師還要對所有的調研報告進行分類遴選,評優獎勵。選出一些有一定質量和獨特風格的調研報告在期末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之後將優秀調研成果上傳到課程網站上展示,供人學習鑒賞。所有優秀調研成果除了在課程成績評定上給予優秀或給予免考獎勵外,教師還要把優秀調研成果向學校有關部門、院係報送和推薦,以實現其最大價值。
四、課題調研活動的功能效果與價值評析
第一,課題調研活動是培育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如前所述,如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尚存在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效果偏低、教學互動不暢、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困境,鑒此,開展課題調研活動有利於擺脫這一困境,在培育學生創新精神、訓練創新思維方麵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
課題調研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積累、應用、重組和創新,領悟蘊含在知識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課題調研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積極有效地參與調研,在活動中釋放靈感,挖掘潛能,增強心智,培養能力。課題調研活動鼓勵學生善於獨立思考,敢於懷疑批判,不斷提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課題調研活動注重個性培養,鼓勵學生交往互動,倡導師生交流溝通,共同參與課題研究,感受調研所帶來的快樂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研究的良好習慣;課題調研活動引導學生緊貼現實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選擇社會熱點話題和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為切入點展開社會調查研究、理論分析和學術探索,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交往溝通能力。總之,課題調研活動有利於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懷疑批判精神、原創意識以及實踐意識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嚴謹、寬容、求實的學術品性,造就具有基礎紮實、知識麵寬、適應性強、充滿創新活力的人才。
第二,課題調研活動是全麵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評估課題調研活動時,應該避免急功近利的片麵的做法,而應該堅持多元的、全方位的標準,既要注重過程的評價,又要重視結果的評價。所謂注重過程評價,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題調研過程,強調對學生知識感悟、情感體驗、態度表現和價值觀的影響;所謂重視結果評價,就是注重調研活動所取得的實際成果,不僅重視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重視測評調研過程中以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表現,即綜合評價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情感、智慧、責任等素養。
不難發現,課題調研活動基本上涵蓋並體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功能和目標,將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行為、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係,親身參與調研,從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使學生把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特別是現場的問卷調查,通過小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平等友愛、互幫互助、開放寬鬆、誠實守信的人際關係,提高了思想認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踐證明,“課題調研”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現知行統一,有利於培養學生在公共生活中必需的寬容、合作、自律、溝通、和諧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遵守法律的規則意識和自製能力,提高分析、研究和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課題調研活動,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功能目標定位上看,是一種創新教學模式的嚐試,從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方麵看,又是一種一流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無論怎麼說,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第三,課題調研活動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必由之路。
麵臨多元文化與多種價值取向並存的複雜環境,麵對社會上的各種不同的榮辱觀、是非觀、價值觀的負麵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勇於探索、善於創新,采用課題調研方式勇敢直麵各種挑戰,取得令人欣喜的突出成效。實踐證明,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說,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教學改革與教學創新結合起來,都是現代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一個必然趨勢。
課題調研活動在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性方麵具有無與倫比、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特別是在聽(聽教師講課指導、專家走訪教導、成果展示交流等)、說(討論交流、談感受、談體會、談收獲)、讀(讀教材、讀原著、讀參考書等)、觀(看錄像、影片、視頻等)、行(參觀考察、誌願者服務、社會公益活動等)等方麵,提高了課程的說服力和影響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題調研活動一方麵弄清了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重要的理論問題,提高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另一方麵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科研興趣,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事實表明,課題調研活動,促進學生對我國的國情、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就、道德建設和法製建設等情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增強對改革開放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確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遠大理想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體驗生活,自覺追尋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在實踐中克服理想信念淡薄、精神意誌脆弱、心理素質偏低、進取態度不強等問題,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通過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無論在哲學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麵,還是在人生觀和道德觀方麵,或者在法治理念和法律精神方麵,大學生都獲得教育和啟迪,從感性體驗升華到理論理解,領悟到人生真諦,繼而為今後學習生活提供不竭動力。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大學生學術誠信的調研、關於限塑令頒布後的實行情況及對社會影響的調查、關於愛情電影中的倫理問題探討、關於電腦遊戲暴力問題的調查、關於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調查、關於行人闖紅燈的調查等。
總之,課題調研活動明顯地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可能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