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課題調研對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意義(2 / 3)

所謂麵對學生思想實際,就是要從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出發,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實際,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和心靈。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大學生入黨態度的調查,關於大學生信仰的調查,關於大學生迷信文化的調查,關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狀況調查,關於追星現象的調查研究,關於大學特困生心理狀況調查,關於大學生心理焦慮狀態調查,關於大學生自私現象分析,關於大學生幸福感程度的調查,關於大學生成才目標狀況調查,關於“宅男宅女”現象調查,關於單親家庭對孩子影響調查,關於剩男剩女現象的成因及其社會影響的探討,關於男護士現狀的調查等。

第二,掛靠課程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有其知識的係統性、理論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開展課題調研活動一定要與課程的教學內容掛鉤。在組織學生開展課題調研時應緊扣課程的相關內容。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在緒論部分,圍繞“培養優良學風,明確成才目標”這一主題開展調研,可以拜訪本校或本係的教授專家、名師名家、學科帶頭人,聆聽其關於做人、做學問的心得體會,或者開展其他相關課題調研。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關於大學生自信心狀況調查,關於大學生公民意識的調查,關於大學生的“創意、創新、創造、創業”調查,關於跳槽行為的調查,關於貧困大學生助學金(助學貸款)的調查等。

在理想信念及人生價值觀部分,圍繞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等主題開展調研活動。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當代大學生集體意識與集體榮譽感的調查,關於文化自信的調研,關於“文化熱”的流行、原因與思考,關於暑期短期支教活動的調查,關於上海市大學生及市民參與世博會情況的調研,關於誌願者活動的調查,關於中國企業家捐贈現狀調查,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與日本韓國文化的調查等。

在道德觀與法製觀部分,以誠信教育和增強法律意識為重點,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公共生活領域的道德規範、家庭生活領域的道德規範、職業生活領域的道德規範,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掌握正確的法律思維方法以及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關於大學生購買使用盜版情況及其對盜版態度的調查,關於大學生作弊現象的道德與法律思考,關於大學生人際關係現狀調查,關於大學生交友最看重的品質的調查,關於愛情、親情、友情與感恩調查,關於大學生戀愛與金錢的調查,關於婚前財產公證問題的調查思考,關於公民的環境生態意識及其測評調研,關於基層官員腐敗情況的調查,關於火車站黃牛問題的調查,關於死刑製度的調查思考,關於我國社會救助工作體製和狀況調查,關於“彭宇案”的調查思考,關於大學生對“釘子戶”現象認知態度調研等。

第三,可行務實原則。為了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切實轉化為學生的良好素質,確保最大多數學生積極參加課題調研活動,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周密組織,在製訂計劃、完成時間、調研地點、調研內容、人員組織及教師指導等方麵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因地製宜、因陋就簡,做到切實可行、務求實效。譬如,調研課題要“大視野,小切入”,題目範圍越小越好,易於操作,問卷內容設計要言簡意賅、簡明扼要,問卷數量發放不宜太多,以便隨機填寫及後續統計分析;以小組為單位的集體合作就可以避免人人單獨調研的繁瑣困境和尷尬局麵;調查地點以就近方便為主,可以在校園裏、教學樓、食堂、圖書館、宿舍等場所進行,省時、省力、省錢,事半功倍;要求學生認真對待課題調研,避免虛張聲勢、虎頭蛇尾、流於形式的走過場;調研報告力求與眾不同、別具一格,堅決製止調研報告網上下載或報刊複製現象。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校園無障礙設施的調查,關於校園“課桌文化”現象狀況調查,關於校園不文明行為的調查,關於學校資源對外開放情況的調查,關於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參軍現狀調查研究,關於理想的男女大學生形象調查,關於大學社團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的調查,關於“校內網”現象的調查,關於校園代理和BBS購物的調查,關於校內用電情況調查,關於高校保安與學生之間關係調查等。

第四,自主自由原則。課題調研活動體現了通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即以學生為中心,麵向每一個學生,讓其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生動活潑的、自由自在的發展。由於課題調研活動一般是在業餘時間進行的,老師不可能始終跟隨每一個調研小組的活動,所以在開展課題調研活動時,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放手發動學生,根據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個性特點,指導學生製定富有個性化的調研計劃,鼓勵學生自主決定、自覺行動、自我管理、自由自律。事實表明,由於大學生身心狀況相似,認知水平相近,他們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啟發、互相鼓勵、互相監督、互相教育、共同進步往往是經常的、有效的、顯著的。例如,在《大學生課題調查研究報告彙編》中反映這方麵情況的調研報告就有:關於“犀利哥”事件的調查,關於搶鹽風波——突發性公共事件中信息不對稱造成社會恐慌的調查,關於中小學語文課改調查報告——我們願意看到什麼樣的課本,關於世博背景下上海人排外問題的調查,關於“山寨現象”的調查,關於網絡語言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關於網絡水軍的調查,關於網絡團購狀況的調查等。

三、課題調研活動的運行模式

雖然課題調研是一個既花時又費力的複雜辛苦活動,但是其運行過程及其結果往往又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欣喜的、富有成就感的體驗。開展課題調研活動的主要方法和步驟大致如下。

1.準備階段

(1)選擇題目。選題就是確定自己要研究什麼課題,這是調研的起始,也是準備階段最煩心的事情。開學伊始,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全班學生自發組成調研小組,每組成員由2—5人構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一個題目即課題(雖然教師也可以提供或指定題目,但一般以學生自擬為主)。課題究竟從哪裏來?可以是老師根據社會熱點問題或理論研究熱門話題,擬訂若幹參考課題提供給學生,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把生活實際中感到困惑或最感興趣的問題上升為課題。選題往往要經過反複多次才能完成。期間一般經曆聚焦熱點、發現問題、感悟經驗、濃縮範圍、確定主題、形成新意幾個環節和過程。

(2)審核題目。在學生初步提交課題的基礎上,老師還要根據上述聯係實際原則、掛靠課程原則、可行務實原則、自主自由原則逐一審查並最後確定題目。換言之,老師要考慮:題目是否有課程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是否與教學內容吻合(即是否從教學內容中找尋課題),是否來自現實社會和生活實際中的突出問題或困惑難題,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價值,是否考慮到自身專業背景以及研究小組優勢。總之,課題選擇力求題材鮮活、視角獨特、觀點新穎,意味深長。

(3)製訂方案。一旦確定題目後,調研小組便著手製定具體的調研方案(或計劃書或企劃書)。調研方案是保證調研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是進行課題調研的具體設想、框架結構和基本思路。調研方案內容一般包括:課題的表述與界定,即課題的名稱或題目,明確表述研究的目的;說明選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具有什麼普遍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意義和價值;綜述本課題研究的曆史與現狀、成果、趨勢;闡述調研的特色或突破點,即有沒有新角度、新方法、新效果;指明研究采用什麼類型和方法,是問卷調查研究,還是個案研究或理論文獻法,是觀察法、調查法,還是文獻資料法、比較研究法,抑或兼而有之。此外還包括調研的預期結果和成果形式。

2.實施階段

在開題報告論證結束後,學生便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獨立進行漫長的調研活動。在調研期間,老師自始至終關心、跟蹤並適時進行輔導。同時,學生也可以和老師交流溝通,或就調查難點、疑點、熱點問題舉行座談會進行深入討論。期間教師要給予正確引導、啟發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