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孩子留出發展的餘地。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適當的要求,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敗,隻要努力過就是一筆財富,不必強求孩子“誌在必得”。
(2)減少嘮叨。天下父母尤其是很多母親的嘮叨似乎已經成了規律。每天父母們都對孩子嘮嘮叨叨,希望讓孩子做得更好,但事實上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它隻能讓孩子厭煩,使孩子對父母的教育充耳不聞。所以,明智的父母會多傾聽孩子的講話,以便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適當的時候,有必要讓孩子玩個痛快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要麼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要麼是為了不讓孩子影響學習,雖然他們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其結果卻往往都很一致,那就是限製孩子玩耍。他們認為讓孩子去玩耍就是在浪費時間,於是,這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除了督促孩子努力學習學校交給的知識外,還要忙著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而完全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在父母的指揮棒下,孩子隻有聽從的份,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玩,他們時常都被關在房間裏,像爬山、劃船、逛動物園、去遊樂場都隻能放在特殊節日才能去做,有時候連正常的休息時間也得不到保證,更不要說盡情地玩耍。久而久之,這些丟失了玩耍時間的孩子漸漸地也丟失了玩的天性,變得不敢玩、不會玩。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在適當的時候,父母完全有必要讓孩子玩個痛快。
2001年10月,第一屆全國京劇戲迷票友大獎賽正式舉行。在這次大獎賽中,4歲的小女孩劉小源依靠一段《大雪飄》深深地征服了所有的觀眾、評委。大賽評委、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景勃教授給了她極高的評價:“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評了。她簡直就是一個小人精!今後戲劇界可以考慮設個神童獎。”最終,劉小源順利獲得該大獎賽的金獎,並成為最受廣大觀眾歡迎的票友。從此,這個4歲的孩子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了一個破“紀錄”的小明星。她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她的愛玩密不可分。
劉小源的父母都是京劇愛好者,父親喜歡扮小生,母親喜歡扮青衣。她的父母經常在家裏唱戲,因為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劉小源很小的時候就對京劇有了濃厚的興趣。她經常把家裏的床單拿來披在身上,然後模仿出各種京劇造型,讓父母猜自己扮演的是京劇裏的哪個人物,像《霸王別姬》裏的虞姬、《紅樓夢》裏的林黛玉她都模仿過。也許在很多大人看來這是學習,但在剛4歲的劉小源看來這卻僅僅是好玩。對此,父母並沒有多加幹涉,必要的時候他們還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予點撥和指導,也正是在玩中,劉小源學會了許多著名的京劇唱段。
英國教育專家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論斷:“孩子學習從娛樂和遊戲開始。”英國支持孩子玩耍全國誌願委員會協調人安娜也發表過同樣的論斷:“玩耍同正式教育一樣重要,沒有機會進行各種玩耍的孩子,感情、身體以及成年後的社交或科學研究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擁有這種機會的同齡者快。”很多研究也表明,孩子們在入學以前的幾年時間裏所學到的東西比他們在一生中的其他任何時候學到的東西都要多、都要快,而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他們在玩耍中學到的。
可以這樣說,玩耍既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在生活中快速成長起來的一個必要的手段。
在英國諾威奇市有一所“快樂生活學校”,專門為孩子們提供玩樂的場所。在這裏,孩子和父母一起玩遊戲,像搭帳篷、做花園柵欄、用各種各色的紙折出小鬆鼠、小房子等。孩子們在這裏甚至可以什麼也不做,而隻是坐著天馬行空地想象,最後,學校的老師就會把孩子們的想法收集起來,再編輯成冊,然後在學校的能力範圍內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想法,這使孩子們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這所“快樂生活學校”的校長貝爾頓太太說:“我們希望這些能使父母們認識到鼓勵傳統遊戲的重要性。”一位母親說:“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既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也能夠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