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不守舊,不保守——教育好自己才能培養好孩子(2)(1 / 3)

對孩子的欣賞要做到位,讓孩子客觀地了解自己,將建立起有堅實基礎的自信。如果不能實事求是,而是“無中生有”地賞識孩子,父母的賞識就會被孩子視為虛偽和廉價,根本起不到激勵作用,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

(4)努力做孩子的好夥伴。很多父母常常都感到自己責任重大,所以總是對孩子講道理,但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實,教育是否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與父母和孩子感情的深淺有著極大的關係。

因此,父母要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一起活動,成為孩子信任、歡迎的朋友,最終與孩子建立真摯深厚的感情。

(5)父母要盡可能建立起對話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一般來說,向孩子學習是針對成年人而言的,而孩子也要向父母學習,所以,兩者基本上是互為師生的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通過自己比較穩定的價值觀影響孩子的情感品質,在情感的理解力以及情緒的控製、表達等方麵給孩子以幫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靈活的信息、開放寬容的思維方式等方麵向孩子學習,有效地實現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目標。

雖然代際差異是永遠存在的,代際衝突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父母不能因此放棄代際間的交流。因為,它會使父母與孩子都變得更理智,使社會更和諧。

同孩子一起成長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往往是父母教育,孩子遵從,“父為子綱”、“長幼有序”是常見的教育內容,很多傳統的父母也認為孩子應該向父母學習,相反,如果讓父母向自己的孩子學習則是無稽之談,甚至是大逆不道的。但是,現在的社會已經與父母的童年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湧現,父母在知識上已經不再是權威,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的思想靈活、反應快的特點都是父母所不具備的,他們比父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說過:“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不但教育孩子,也應勇於向孩子學習。父母不要以為向孩子學習就丟了麵子,在現今社會,父母向孩子學習,不僅是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而且能夠提升父母的能力,也更有利於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

田力的爸爸工作很忙,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所以很少有機會和上初中的兒子交流。

有一段時間,爸爸發現田力總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玩電腦,而他自己完全不懂電腦。當初妻子要求買電腦的時候爸爸很不讚成,現在看到田力這樣就更反感了。於是,他常常批評田力,讓田力少玩點電腦,可是田力不僅不聽爸爸的話,還經常和爸爸頂嘴。

有一次,不以為然的田力對爸爸說:“玩電腦有什麼不好的,我覺得這樣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會玩電腦,要不我教教你吧!”

爸爸聽到田力要教自己電腦就更加生氣,他大聲咆哮著對田力說:“笑話!兒子還教起當爹的來了!好,從今以後我不管你的事了!”

於是,田力的爸爸對田力玩電腦的行為開始視而不見,田力也對爸爸不理不睬的,連話都很少說。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其實是可以轉換的。當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現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指導和教育,幫助他改正錯誤和缺點。同樣的,如果父母自己不具備孩子的長處和優點的時候,父母也應該放下姿態,謙虛地去向孩子請教。這樣,父母才能更好地體現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從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汪先生在一個繁華的市場裏開了一家民族服裝店。由於眼光獨到,他的店裏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光顧。他的顧客裏常常會有一些外國遊客,由於他不懂英語,常常影響到店裏的生意。

有一天,汪先生與外國遊客的生意又一次失敗了,他終於下定決心要學英語。晚上回到家,汪先生看到上高中的兒子汪琦正認真地背英語單詞,就對他說:“我也想學英語,你能不能教教我?”汪琦一聽,非常高興地對爸爸說:“沒問題啊!”

從那天起,汪先生和汪琦每天都早早起床,然後拿著英語書本,提上錄音機,到小區的公園裏邊聽英語錄音邊大聲朗讀英語單詞,每天都不間斷。

兩年後,汪先生和汪琦的英語水平都大有提高。汪先生已經能用英語招待外國顧客了,不但使店裏的生意越來越好,還與很多外國遊客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