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不悲觀,不消極——用樂觀的心態感染孩子(1)(2 / 3)

為了不讓安金鵬餓肚子,每個月母親都要步行10多裏去批發10公斤方便麵渣。每個月底,母親總是扛著一個鼓鼓的麵袋子,步行10裏路到天津一中去看安金鵬。袋子裏除了方便麵渣,還有母親從6裏外的一家印刷廠收集來的廢紙——那是給安金鵬做演算的草稿紙,還有一大瓶黃豆辣醬和鹹芥菜絲……

在學校的食堂裏,隻有安金鵬是連素菜也吃不起的學生。他隻能頓頓吃兩個饅頭,可他從來沒有自卑過,他總感覺母親是一個向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安金鵬感到很自豪。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安金鵬始終不曾放棄,他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充實自己,幾年以後,安金鵬順利進入著名的哈佛學府。可以說,安金鵬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她從來沒有教孩子應該怎麼做,比如應該勤儉、應該好好學習、應該笑對苦難,她隻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困難是人生的墊腳石,站在上麵,你可以攀得更高,可以看得更遠。”正是這種特別的教育,讓安金鵬刻骨銘心,讓安金鵬深受影響,從而學會了像母親那樣笑對苦難,笑對貧窮。

作為父母,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睜大眼睛看著自己。很多時候,父母樂觀,孩子就會樂觀對待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父母悲觀地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人,孩子就會消極逃避。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盡量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讓自己的胸懷寬廣些,言談舉止中流露出樂觀的態度,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受教育。

鼓勵是最好的教育

鼓勵孩子的語言比批評的語言更重要,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可以找到鼓勵孩子的理由。隻要父母能夠用鼓勵代替對孩子的抱怨,父母就會驚喜地看到孩子的進步。

母親第一次去參加家長會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3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看一看醫生。”在回家的路上,兒子問母親老師都說了些什麼,母親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隻有她的兒子表現最差,而且隻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母親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你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鍾,現在能坐3分鍾了。其他孩子的媽媽都非常羨慕我,因為全班隻有我的孩子進步了。”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母親喂。

兒子上小學了。母親去參加家長會,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在第40名,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走出教室,母親流下了淚。然而,當回到家後,她卻對正在等待她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要能細心些,你一定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說這話時,母親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這以後,兒子開始變得溫順和努力,每天早晨上學的時候都會第一個到教室。

孩子上了初中,母親又一次去參加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都會在差生的行列中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意料,直到家長會結束,母親都沒聽到他兒子的名字。她有些不習慣,就在臨別時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聽了老師這話,她卻驚喜地差點叫出來,此時,她發現兒子在教室外麵等她。走在路上,她高興地扶著兒子的肩膀用一種快樂的聲調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隻要你努力,你就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考大學的時候,兒子心裏有些忐忑,但是母親看著他目光堅定地說:“你一定可以考上重點大學,因為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兒子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了。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母親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果然,兒子從學校回來,高興地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母親的手裏。母親笑了。這時孩子卻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隻有你能欣賞我……盡管那是騙我的話,但是我不想讓您失望。”聽了兒子的話,母親悲喜交加,再也忍不住壓抑了十幾年的淚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