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不小瞧,不輕視——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3)(2 / 3)

父母要知道,耍弄孩子對父母而言也許是小事,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大事。如果因為大人的一時開心而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失職了。所以,成年人要盡量做到對孩子隻“逗樂”不“捉弄”。

父母錯了,要主動向孩子認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不同程度地錯怪孩子、冤枉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父母也不例外,因此犯錯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有些父母認為父母即是權威,向孩子認錯、道歉就會丟麵子,會失去尊嚴。於是,他們明知自己錯怪了孩子,還強詞奪理地把自己的主觀武斷或粗暴行為強加於孩子,使得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遭到破壞。這樣,當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或同情卻又事與願違的時候,孩子對問題的認識就會出現偏差,以至於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甚至產生極端的性格。

城城天真、活潑、可愛,給父母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他從小就不叫人費心,讓父母很放心。可是自從城城上了中學後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次放學回來,爸爸看著城城好像有什麼心事,就問他:“你怎麼了?”城城支支吾吾告訴爸爸考試沒考好。爸爸把試卷拿過來一看,發現城城做錯了很多題目,抬手就打了城城一下,還痛心疾首地說:“我們每天什麼事情都不讓你做,就是為了讓你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你不努力學習將來怎麼辦!”城城哭著想解釋,爸爸卻說:“你別解釋,成績就說明了一切。”事後,爸爸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但是他想這樣也能給孩子一些教訓,讓他好好學習。然而沒想到的是,從這以後,城城開始疏遠父母,同父母頂嘴,還常常撒謊。有一次,爸爸無意中看到了城城的一篇作文,裏麵寫道:“爸爸變了,對我過於嚴厲,一點也不理解我,我心靈的門窗要關上了。”看到這裏,爸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開始反思自己,並對城城說:“以前是爸爸不好,不應該粗暴地打罵你。希望你不要把我的責罵記在心上,而是要努力學習。”

從這以後爸爸試著改變教育方法,不管城城考得怎樣,他也不再隻看成績,而是幫助城城分析錯題的原因,應該怎樣改正。慢慢地,城城也改變了態度,有心事就一定吐露無遺,學習上更加努力了。

如果父母從不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缺點、過失,就會使孩子產生“父母永遠正確而實際上總是出錯”的觀念,久而久之,即使父母的教誨是正確的,孩子也會置之腦後。相反,如果父母能及時、鄭重、誠懇地向孩子認錯、道歉,孩子就會從父母的行為中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他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會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會因此而學會原諒、尊重、寬容,由衷地敬佩父母的氣度和修養,從而更加信任父母,愛自己的家。同時,孩子也會在這種人人平等的家庭生活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從父母的良好行為中悟出做人的真諦。

因此,父母向孩子道歉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父母要明白,在孩子麵前,你並不需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事實上這個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你沒必要在孩子麵前偽裝你的歉意,而犯了錯立即道歉,正是一個人有良好教養的體現。

著名詩人、民主戰士聞一多,有一次因心情不好出手打了自己的還不懂事的小女兒,在外屋的次子立雕恰好看見了,他就走過來批評父親不該打小妹,還嚴肅地說:“你自己是搞民主運動的,天天講民主,在家裏怎麼就動手打人呢?”聞一多聽後愣住了,他走到一邊靜坐沉思片刻,然後走到立雕麵前,認真地道歉說:“我錯了,不該打小妹,我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這樣的辦法來對待你們。希望你們記住,將來不要用這樣的方法對待你們自己的孩子。”這樣的道歉,無疑使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顯得特別高大。

父母希望孩子怎麼做,自己就要怎麼做。如果父母明顯犯了錯誤還掩飾、搪塞或者置之不理,會讓孩子覺得你很虛偽。這樣孩子今後就不會再信任和尊重父母。更何況,孩子其實很寬容,父母錯怪了他隻要說一句“對不起”,他會一樣敬重和愛著父母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父母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向孩子道歉,正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