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不小瞧,不輕視——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1)(1 / 3)

自尊心是一個人不甘落後、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並能超過他人的一種情感體驗。孩子也有自尊心。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就會形成自卑、自閉、悲觀、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隻有在父母的尊重中,孩子才能變得自信,在麵對現實、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完善自身。作為父母,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時刻保護孩子的人格和自尊。

培養孩子先要懂孩子

愛孩子,懂孩子是賞識教育的核心靈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甚至是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來看孩子的長處。教育專家曾經說過:“把孩子看做是一座急待開采的金礦,做父母的要及時發現和挖掘他們身上的金礦,並且將其提煉出閃閃發光的金子。成功的父母必須有一雙善於捕捉孩子身上閃光點的‘火眼金睛’,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地讚賞,反複地激勵,使孩子有一種被發現、被認可、被重視的感覺。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在這方麵找出他的閃光點,小題大做,無限誇張,讓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甚至可以無中生有。”對父母來說,這是教育孩子的一段經典名言。

李文在一次語文測驗中隻得了68分。媽媽一聽這個消息,還沒等李文把試卷拿出來,也沒等孩子說點什麼,就急不可耐地說:“你怎麼這麼笨呀,我怎麼養了一個這麼笨的孩子呀?”李文的眼淚撲簌簌流下來了,“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請你原諒我。”看著兒子的表情,媽媽的心一下子軟了,就讓孩子拿出試卷,想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會考砸。但是,媽媽並沒有先和李文一起分析題錯在什麼地方,而是先問他們班上其他孩子的成績,結果媽媽一聽李文在班裏是倒數第八名,剛才壓下去的火氣又上來了:“你真是讓媽媽難過,你居然考了一個倒數第八名……”李文當時就大哭起來。

很多父母都會像李文的媽媽一樣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他們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而不是從心靈上俯下身子和孩子對話。他們往往把孩子的正確行為看做是理所當然的,視而不見,而對孩子的錯誤則立即進行訓斥,覺得孩子的“缺點不說不得了,優點不說少不了”。

雖然並不是說孩子出了問題不需要批評,隻是不要用居高臨下訓斥的方式批評,而是要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比如平等朋友式的提醒,隻有這樣,孩子才會樂於接受,盡快改正缺點。

要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孩子

穆均是個10歲的男孩,從小在父母的嗬護下長大,養成了內向、膽怯的性格。有一次考試的時候,穆均因為沒有複習好隻考了班級的四十多名,而他班上一共60人。穆均臉漲得通紅地把試卷交給了爸爸,爸爸當場罵道:“你真是個笨蛋!”生性敏感的穆均羞愧得無地自容。當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噩夢,看見爸爸惡狠狠地指著他的鼻子訓斥他。以後,凡是考試,穆均就緊張,越緊張越做不出題目,就越是考不出好成績,而爸爸每次都毫不留情地加以訓斥。最後10歲的穆均得了考試恐懼症,一到考試的那幾天就開始做噩夢。

由於父母教育方法的失當,傷害了一顆脆弱的童心。魯迅說過,對於孩子,“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無論是誰,自尊心都是其不甘落後、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並能超過他人的一種情感體驗。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就會形成自卑、自閉、悲觀、失望等消極的情緒。身為父母,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孩子,時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切忌在眾人麵前用命令和訓斥的口吻和他們說話,甚至對孩子采取冷漠、粗暴的方法。

為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父母教育孩子時不要說“傻瓜”、“廢物”等帶有侮辱性的語言,更不要說絕對的話,比如說孩子“你這輩子就這樣了,不會有出息了”等。當孩子希望與父母交流或參與交流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如“我說不行就是不行!”“閉嘴,這沒有你說話的地方!”等。當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時也不要對孩子進行威脅,毫不顧忌地說“你給我滾,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一輩子別回來!”等傷感情的話。

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孩子除了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人格之外,還包括對孩子潛能的尊重。生活中有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強行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愛好安排孩子的課外活動,結果使孩子喪失了興趣或者激起了孩子的反抗意識。還有的父母表麵上對孩子嗬護備至,實際上不尊重孩子,結果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