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斯住在紐約一個非常糟糕的貧民窟裏,和他住在一條街區的還有很多黑人小孩。
羅爾斯整天跟他們在一起,大家無所事事、“無惡不作”。曠課、打架,對羅爾斯來說從來都是“家常便飯”。直到有一天,羅爾斯的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來到羅爾斯麵前,對他說:“一看你這雙修長的小手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聽到這話,羅爾斯的心為之一振。從那以後,隻要一想到校長的話,他就會熱血沸騰、頗為興奮。慢慢地,羅爾斯開始關注州長的一舉一動,對演講、組織大家活動等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把“當上紐約州州長”當做一個理想,時刻鞭策自己。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以後40多年的時間裏,我沒有一天不按照州長的身份做事。”若幹年以後,這位曾經終日“鬼混墮落”的黑人小孩成為美國紐約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羅傑·羅爾斯。
可以說,改變了羅爾斯命運的隻是校長的“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這樣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這也給父母們一個啟示,那就是促進孩子成長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接下來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將孩子的優點稍稍放大,再對他進行中肯的讚美和鼓勵。
總而言之,很多時候,父母的一句話就能左右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謹言慎行,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而不要總是否定孩子、批評孩子,這樣父母才能擁有一個聰明、健康、樂觀的孩子。
無論怎樣都不要諷刺挖苦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開始希望能夠有自己的尊嚴,希望能受到重視和尊重。但與此同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犯錯,對此很多父母就會毫不猶豫地諷刺、挖苦孩子。但事實證明,父母的挖苦、諷刺往往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是對孩子人格的羞辱,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采取這樣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變得不以為恥、習以為常,無形中對不好的行為有了加深作用,也會助長孩子不誠實和任性的毛病,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嚴重影響親子關係,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麵。
曉晨從小就有粗心的毛病,這可為曉晨和媽媽帶來不小的煩惱。現在,曉晨已經升上小學三年級了,成績還是不穩定,特別是數學,起伏特別大。其實曉晨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領悟力很高,學什麼都很快,可就是改不了粗心的毛病。媽媽為此說了曉晨很多次,但每次考試,曉晨仍然不是看漏了題,就是計算錯誤。甚至原本計算完全正確了,從計算紙上照抄到考卷上也會寫錯。開始的時候,每次考試成績公布後,媽媽都會急著問孩子的成績。但漸漸地,媽媽對曉晨的粗心感到無能為力,也就不怎麼關心她的成績了。
曉晨是個上進的孩子,看到媽媽失望的樣子,心裏很不好受。又到期末考試了,曉晨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仔細,千萬不要再出錯、再讓媽媽失望了。
考試的時候,曉晨把計算紙和考卷上的答案反複檢查了好幾遍,結果曉晨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成效,她的數學考了96分。至於丟掉的4分,是因為曉晨思考方向不對,而不是由於一貫的粗心造成的。曉晨很高興,心想這次媽媽一定會對自己感到滿意了。
曉晨拿著數學考卷一路跑回家,她將考卷交給媽媽的時候,心裏很高興。誰知媽媽非但沒有讚美曉晨,反而諷刺地說:“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你也能考這麼高分?”
曉晨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媽媽的話像盆冷水潑在了曉晨的心上。不久之後,她的數學成績又下降了。
有些父母認為對孩子諷刺、挖苦才能使孩子成才、上進。但事實上,經常被父母挖苦、諷刺的孩子往往進步很慢,有的甚至對父母失去了信賴和依靠,對家庭充滿了厭惡與反感,進而引發孩子的反抗和報複心理,最終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壁壘。因此,對教育孩子來說,父母的賞識要比諷刺、挖苦的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