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請不要傷了孩子的心
沒有孩子喜歡被批評,也沒有父母喜歡批評孩子。批評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教育手段,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否則,父母就是批評再多也是收不到教育效果的。
小軍因為在學校淘氣,被老師進行家訪。老師走後,爸爸火冒三丈,不留情麵地把他訓斥了一通,說他應該向好孩子學習。爸爸原以為這樣可以使小軍認識到錯誤,從而改正錯誤。可事與願違,小軍在學校裏不但不收斂,反而開始欺負同學,公然與老師頂撞。後來,老師又做了一次家訪。老師走後,爸爸把小軍找來談話,小軍剛開始的時候不說,最後滿臉通紅地說:“反正我是壞孩子,你也看不起我。”爸爸問:“你怎麼知道自己就是壞孩子呢?”小軍說:“你說我應該向好孩子學習,明擺著是說我是壞孩子。”
爸爸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爸爸誠懇地道歉:“隻要你認真改正,努力學習,你在爸爸的心目中就是好孩子,而且無論怎樣,爸爸都是愛你的。”小軍聽後,非常高興:“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從此以後,爸爸隻要看到小軍有一絲一毫的進步,都會及時表揚他。一段時間過後,小軍因為表現好受到父母的多次表揚,他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切忌把話說絕。孩子犯了錯誤,如果父母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勢必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結果不但不能產生好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既讓孩子認識錯誤,又讓孩子改正錯誤,這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批評孩子之前要分清是非,弄清原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孩子,因為閱曆有限,所以更容易犯錯誤。作為父母,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應該急於批評,而要先問一問原因。要知道,在人格上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極其敏感的,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對孩子批評一通,很可能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分清是非,先問清原委。
2。等心情平靜之後再批評孩子
雖然孩子所犯的錯誤有時的確讓父母十分生氣,但父母正在氣頭上的時候很難掌握好批評的尺度,以至於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所以,當心情激動的時候,父母最好先把問題放一放,等自己的心氣平和下來後再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這樣做孩子易於接受,並樂於改正錯誤。
3。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孩子犯了錯誤以後,如果父母能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進行批評、教育,會更容易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父母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地訓斥、指責孩子,隻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4。要批評,更要疏導、引導
有經驗的父母麵對犯了錯誤的孩子時往往不會簡單地批評、訓斥一頓了事,而是會像知心的好友和有經驗的顧問一樣,坐在孩子身旁,耐心地啟發、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弄清自己為什麼會犯錯、錯在了哪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如何改正、不再重犯。這樣的教育方式比直截了當地批評更容易使孩子接受,也鍛煉了孩子解決問題、處理事情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5。必要的時候巧用激將法
對於那些好勝心強的孩子,父母有時不妨采用激將法,用言辭激勵孩子努力進取,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促使他去接受挑戰,使其潛在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