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井上美智代這種愛護但不溺愛的方式讓女兒不僅學會了騎自行車,還漸漸擁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後來,一出生就看不到世界的美由紀在全日本盲人學校的演講大會上獲得了冠軍。她激動地對人們說:“從今以後,我要讓媽媽不再流痛苦的淚水,而是流下喜悅與幸福的眼淚。”不久,勇敢的美由紀終於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地寫出了《在黑暗中擁抱希望》一書,後來,這本書成為日本的十大暢銷書之一。
反觀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實在應該想一下父母之愛到底是什麼。父母要知道,專製和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甚至可能是變相的暴力!真正的父母之愛,就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在合理的範圍內滿足他的需要,為其發展提供條件,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欲望。也可以說,真正的愛是一種純粹的、理性的、博大的愛,是能夠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發展、獨立麵對生活中的彩虹和風雨的愛。
真正的父母之愛是無條件但有原則的。父母不能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而要不斷鼓勵孩子獨立麵對困難、解決問題,自己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必要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利弊得失,並使孩子認識到自己將會麵臨的後果與責任。這樣,孩子漸漸地就學會了處理相關事情的經驗,以後他會更加機智地應對困難的挑戰。
絕對不“包辦”孩子的生活
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孩子的一切都需要父母的照顧,否則無法生存。隨著孩子的漸漸成長,父母就要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這時候父母仍然用對待嬰兒的照顧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意識不到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眼裏,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那個需要盡心照顧的小嬰兒,一旦離開自己就無法生活,他們就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生活,最終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蘭馨是個已經上六年級的小學生,但是她除了學習之外,同齡的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她卻什麼都不會做。比如,很多比她小的孩子都已經學會自己做飯了,而蘭馨卻一直都不知道如何做飯。有時候父母不在家,她實在餓急了,隻要能吃的東西,她就會拿起來往嘴裏塞;如果家中沒有現成可吃的東西,她就會拿錢出去買食物。
蘭馨早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照顧,有時候父母在出門前明明已經把做好的飯菜放在鍋裏了,但她卻根本意識不到要去打開鍋蓋看一看,而是隨便用一些零食充饑。後來,父母每次出門都會把飯菜盛放在碗中,然後放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讓她一眼就能看得見。
最近蘭馨的學校開展了一次感恩活動,活動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為父母做一件事。蘭馨想來想去也不知自己能做什麼,後來她想起父母煮飯的時候好像很輕鬆,就覺得煮飯是最簡單的,隻要將米洗了放在電飯煲裏,然後插上插頭就可以了。於是,蘭馨最後決定為父母煮一次飯。回到家後,蘭馨看父母沒回來,就直接跑進廚房,盛上一小碗米放進鍋裏淘洗了一下。這時,蘭馨想起父母說過黑米很有營養,吃了可以美容保健,她就想加點黑米在裏麵。於是她又往鍋裏加了點“黑米”。蘭馨做好這些就回自己的房間看電視了。過了一會兒,父母回來了,蘭馨很驕傲地對父母說自己已經在煮飯了,父母聽了很高興,就去廚房看蘭馨煮的米飯,結果奇怪地發現水麵上漂著一層黑黑的芝麻。父母吃驚地問蘭馨為什麼把黑芝麻放進米飯裏,這下子輪到蘭馨吃驚了,她瞪大眼睛說:“這不是黑米嗎?”
在現實中,像蘭馨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為許多父母把愛變成了大包大攬孩子的生活。他們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不足以應付這種事”,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不能保護自己。在他們這種過度的保護下,很多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四年級了還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自己上學,甚至無法與人進行最起碼的交流和溝通。總之就是一旦離開了父母的照顧,這些孩子就像離開了溫室的花朵一樣無法生存下去。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看,父母的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最大的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