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不包辦,不代替——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1)(1 / 3)

專製和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甚至可能是變相的暴力!真正的父母之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說,真正的愛是一種純粹的、理性的、博大的愛,是能夠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發展的愛,是能夠讓孩子獨立麵對生活中的彩虹和風雨的愛。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是無條件的,但應該是有原則的。

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隻有一個孩子,於是父母往往格外疼愛孩子,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孩子要“星星”,父母絕對不會給“月亮”。很多父母甚至因此而陷入無原則地遷就和溺愛中,即使是麵對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他們也常常毫無原則地予以滿足。

對於孩子固然要愛,無條件地愛孩子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毫無原則地愛孩子,不僅對孩子無益,甚至會因此而剝奪了他探索世界、體驗挫折、嚐試創新的權利,使得孩子從小隻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隻會愛自己,卻喪失了愛他人的能力,最終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

佳宇是一個獨生子,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生活也並不富裕,但一家人對佳宇的要求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他要什麼就給什麼,而從來不去考慮佳宇的要求是否合理。他喜歡喝牛奶,吃麵包、雞蛋,其他的飯菜嚼在嘴裏遲遲不肯下咽,於是父母就隻給他喝牛奶,吃麵包、雞蛋。

佳宇的爸爸喜歡喝酒,而且幾乎天天都喝,由於常常同桌吃飯,所以佳宇後來就問父親要酒喝,佳宇的爸爸不僅不加幹涉,還誇佳宇真厲害。父母給買的衣服一定要比別人的漂亮,否則就一次也不穿。他對父母說話就像下命令一樣,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發脾氣。如果佳宇和小夥伴鬧了別扭,父母就二話不說地帶上佳宇去警告對方一頓或者幹脆找對方父母理論。

佳宇已經13歲了,但他從來沒有獨自出過門,更別提獨自去上學,沒有洗過衣服,沒有朋友,而且脾氣暴躁,性格孤僻,街坊鄰居都說他像個無賴的“小皇帝”。照這樣發展下去,適應社會都很困難,成才就更不用說了。

在現實生活中,像佳宇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可悲的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的危害。事實上,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常常有很強的優越感,眼高手低,心胸狹窄,缺少與人相處和溝通的能力,看不得別人的進步。

可見,從孩子的成長的角度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它常常嚴重幹擾了孩子成長的內在秩序,最終剝奪了其自然的感受力和自然的成長方式,使得孩子很可能一直“長不大”,一直無法“社會化”,最終成了一個“永恒的嬰兒”。

身為父母,麵對逐漸長大的孩子,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做出決定的權利,讓孩子自己麵對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不是由父母替他們做好一切。身為父母,你要知道,有原則、無條件的愛,不但能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麵體現母愛的可貴,還能在人性、人格、公德、審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文精神等方麵給孩子一些終身受益的東西。

日本作家井上美智代的女兒井上美由紀是個早產兒,她出生的時候隻有500克,更可怕的是,她還是個先天性的盲女。作為母親,井上美智代為了照顧井上美由紀,忍痛放棄了成功經營的餐館,但她並不因此而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什麼都讓孩子“自己做”,孩子跌倒了也不幫她。最讓很多母親難以理解的是,無法看到世界的井上美由紀初次騎自行車的時候她也硬著心腸不去扶,即使看到井上美由紀摔得膝蓋和手肘都流了血,她也忍著淚不去幫她。

有一次,井上美由紀的自行車被摔變形了,把手也不知道掉到哪裏去了,她隻好趴在地上四處摸索。當她再一次準備騎上車時,美由紀生氣地說:“媽媽,你就跟在後麵不行嗎?你要是不跟的話,我一定會摔倒的。”井上美智代卻說:“如果我跟在你後麵,你什麼時候才能學會?”美由紀憤怒地說:“你真是太殘忍了!”美由紀賭氣地再次自己騎上了自行車,但沒過一會兒她就又摔倒了。美由紀委屈地再次向媽媽尋求幫助:“媽媽,你就幫我一下好不好!”井上美智代卻狠著心說:“我為什麼要幫你?如果我幫你你就學不會了,因為自行車隻能由一個人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