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文昌洞經古樂的價值(1 / 3)

論文昌洞經古樂的價值

音樂理論

作者:張盼

文昌洞經古樂是起源於古蜀人的祭祀音樂,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於談演《文昌大洞仙經》而得名,是談演《文昌大洞仙經》時的伴奏音樂。文昌洞經古樂音韻高雅、風格樸素、品種繁多,具有一種高雅、淳厚的格調,它將宗教音樂、古典音樂、民間音樂熔於一爐,在樂曲、樂器、演奏技藝、演出場景等方麵都有獨特之處,是一筆珍貴的音樂遺產。

文昌洞經古樂是音樂學、器樂學、曲譜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文化學、藝術學和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藝術資源,是濃縮眾多曆史文化信息的活化石。因而它具有多重性、共生性、綜合性與全體性的研究價值和利用價值。[1]考察文昌洞經古樂的曆史和現狀,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文昌洞經古樂的曆史價值

(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文昌洞經古樂是由對文昌信仰而產生的重要曆史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走出廟堂,步入世俗,不斷吸收各地、各民族的音樂營養,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研究善行文化、民族音樂、宗教信仰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二)珍貴的音樂遺產

文昌洞經古樂蘊含著豐富的音樂文化,它將宗教音樂、古典音樂、民間音樂、民族音樂熔於一爐,從樂曲、樂器、演奏技藝到調音方式、演出場景,乃至樂隊修養,都有獨特之處,是一筆頗可珍貴的音樂遺產。文昌洞經古樂是一種廣泛吸收營養而自成體係的樂種,這一樂種近千年的長期流傳和廣泛傳播,表明它深受群眾喜聞樂見。不僅如此,其音樂的魅力,也一直吸引著一些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家。目前的川劇、滇劇、梓潼陽戲等都吸收了古樂的不少曲牌和演奏技藝。

二、文昌洞經古樂的文化價值

文化價值是一種社會產物,人不僅僅是文化價值的需求者,而且是文化價值的承擔者。文化價值任何時候都是為人服務的,當然,文化價值又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不管是人的文化需求,還是滿足這種需求的文化產品,都隻能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人們創造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品的能力,本身也是文化價值,而且是最本質的文化價值。

(一)文昌洞經古樂屬於文昌文化

文昌洞經古樂屬於文昌文化。文昌文化是巴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為中國所獨有,是一筆巨大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文昌文化是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佛、道等製度性宗教之外的其它民間宗教文化的滲入,以及源遠流長的地方民俗、宗教環境和各種不同形式的民間文學、藝術的滋養大環境下形成的。文昌文化起源於道教文化,但它又汲取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同時還受到佛家文化的影響。

文昌文化包括了文昌洞經古樂、文昌戲、文昌年畫,雕塑等。文昌洞經古樂是文昌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文昌信仰的音樂化形式。梓潼神最早是以倫理道德之神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和崇祀,文昌洞經古樂的形成表明文昌(梓潼神)信仰體係的日趨成熟,同時也豐富了文昌文化的內涵。

(二)文昌洞經古樂屬於洞經音樂文化

文昌洞經古樂屬於洞經音樂文化。古樂中的“洞經”在其文化母體中的地位較之道教已明顯淡化,特別是隨著整個洞經音樂文化的發展和變化,其原有的地位和作用早已日漸削弱,取而代之的就是音樂部分。通俗地講“洞經”就是相當於在洞經音樂中的一首歌的歌詞。

文昌洞經音樂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高雅文化之一。它作為一種“音樂”文化,其主要表現手段是音樂,而音樂作為高雅藝術,一般的老百姓階層,不論從他們的學識修養,還是從他們的理想追求來講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有人把洞經音樂稱為“禮樂”、“文明之樂”。文昌洞經古樂文化所蘊涵的士大夫性、命兼修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文化內旨,在其許多內容上表現得十分充分。

文昌洞經古樂選擇的主經是《文昌大洞仙經》,此經崇奉的是掌管人間祿籍的文昌帝君,盡管他也被納入道教神係,但更他卻又是古代儒生、士大夫階層功名利祿、人生追求的理想神祗和精神依托。古樂充分運用了適合文人士大夫階層生活情趣的音樂這一高雅手段,並使“洞經”和“古樂”二者融為一體,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了既有別於宗教虔誠的文化性能,又有別於一般音樂虛幻的主題意識的獨立文化品質,這種文化品質的核心就是以音樂為手段表現出士大夫性命兼修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