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忙碌在坎昆(2 / 2)

此外,我采訪的不少外國談判代表在言談中也都提到中國在氣候問題上起到的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77國集團主席H.E.Ambassador Abdulla M.Alsaidi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他一直很欣賞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的行事作風,並稱其展現了東方式的智慧,積極穩健,同時又不失精明。南非首席談判代表Alf Wills則認為中國正在為它的減排承諾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並在發展中國家當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通過這次在坎昆的經曆,我也積累了不少采訪國際會議的經驗。比如在坎昆的一個星期,各種全體大會,新聞發布會,邊會和NGO的介紹會林林總總,各種信息應接不暇,因此隻能選擇其中對談判進程最為關鍵,或最感興趣的項目去參加。當然如果事先做好準備工作,確定好重點選題,到時就能有條不紊、沉著應戰了。

在大會開始之前,其官方網站上就會向記者公布各個國家代表團聯係采訪的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我選擇了其中十來個發郵件,打電話,但聯係了半天最後都了無音訊,看來隻能去會場上找尋采訪機會了。但是高級別的國際會議安保措施都非常的嚴密,所有閉門會議記者是不被允許進入的,因此接觸到重要談判代表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我選擇在一些會議間歇的空檔抓緊時間直接去和談判代表聯係,這個方法後來證明更有效也更節省時問,並且大部分談判代表在麵對中國記者的采訪要求時都不會拒絕,我想這應該多少也和我們國家國際影響力提高有關係吧。

外國記者的長處值得學習

在國內的一些報道場合,我經常能遇見外國同行,見識過他們廢寢忘食、不休不眠的工作態度,這次在坎昆我更是感受到了他們敬業和靈活的工作方式。尤其是歐洲國家的媒體,對於氣候變化問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專注,當然這與歐洲國家向來注重環保、支持節能減排是分不開的。從他們身上,我覺得有以下兩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專業性。我了解到很多參與報道坎昆峰會的外國記者都是專門致力於氣候變化問題的資深記者,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對氣候資金、減排承諾、技術轉讓等等各個問題都有很詳細的了解和研究。而相比之下,我才剛接觸氣候變化問題不久,要做到全麵又有深度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時我注意到一些外國記者在行文中,並不會大量堆砌專業術語,而是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讓讀者明白。

第二,全能。在會場內外經常能看到外國記者一人身兼文字記者、攝影記者,甚至攝像記者,他們堪稱全能戰士,將第一手的多媒體的資料傳回國內,使報道更生動更立體。

責編: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