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展現一個鮮活的西藏(1 / 2)

——訪國務院新聞辦七局副局長劉萱

訪談

作者:譚震

《對外傳播》: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向世界說明西藏麵臨哪些新形勢、新問題和新要求?如何借助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紀念之機,做好有關西藏的對外傳播?

劉萱: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是一個讓外界了解西藏的很好的契機。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西藏地方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在這個曆史節點上,首先,我們要把西藏這段曆史說清楚,讓國外受眾了解西藏和平解放前是怎麼回事,和平解放對於西藏的曆史意義。我們還要向外界介紹西藏60年來的變革和發展進步。隻有牢牢掌握了話語權,還原曆史真相,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發展的、變化的西藏,才能讓事實雄辯於世,讓達賴集團的種種歪曲,比如西藏文化滅絕論、環境被破壞、沒有人權等不攻自破。

沒有什麼不能說

《對外傳播》:近年來,西藏的對外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與西藏的信息開放工作的不斷進步密切相關。請談談西藏在應對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正確引導國際輿論方麵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

劉萱:2004年我剛到西藏工作,那時西藏的對外形象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經比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好得多。但我感受到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對西藏了解不多,對西藏有一種神秘感。

我發現世人對西藏的認識有偏差,這與媒體的傳播也有很大關係,我們的媒體人更要深入了解西藏,而不要止於走馬觀花。

西藏剛開始建立新聞發言人製度時,一些部門並不願搞發布會,怕麵對記者,尤其是麵對外國媒體不知道怎麼說。這裏有觀念的問題,也有外宣意識問題。那時有人認為西藏山高水遠,相對封閉,好像這裏發生的事情不會被全球關注。後來有更多的人認識到現在是網絡時代,任何事情都逃不過照相機和攝像機的追蹤、逃不過網絡的關注。傳播學中“先入為主”的原理就是,誰掌握了輿論先機,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和主導權。

我在西藏六年間,自治區建立了新聞發布機製和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機製,召開了150多場新聞發布會,“3·14'’事件後還建立了快速反應機製。

“3·14”事件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們要主動向外介紹西藏的各方麵情況,60年來,我們要向世界說的東西太多,沒有什麼不可以說的。當然,我們還要會說,這就是對外宣傳的藝術問題。2006年以來,我們做了很多培訓工作,大家逐步找到了“說”的感覺。

把西藏“端”到外國受眾麵前

《對外傳播》:越來越多的外國記者來到西藏,用他們的親眼所見和親身所感來記錄西藏,同時藏族同胞也一次次走出國門,把西藏的發展變化和藏文化帶到世界眼前。“請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麵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請談談中央有關部門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這方麵開展的工作。

劉萱:“請進來”、“走出去”一直是非常有效的,是把西藏“端”到外國受眾麵前的很好的方式。

每年中央外宣辦都組織幾批境外記者赴藏采訪。邀請的記者方方麵麵都有,他們都很關注西藏的發展變化,也對“西藏問題”感興趣。他們中的不少人在來的時候對西藏存有偏見,但“百聞不如一見”,在西藏采訪幾天後,他們發現西方和達賴集團的宣傳是不客觀公正的,使他們對西藏認識有偏差。不是說西藏環境遭到破壞嗎?但一路風光很美,他們看到西藏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稱的林芝等地,自然生態保持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