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塗已經10歲了,但是從來沒有單獨出過門。出去做什麼都有人跟著,什麼事也不用操心。
有一天,媽媽帶著塗塗去逛公園。在那裏,塗塗遇到一個同齡的漂亮女生施施,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一晃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們突然發現,各自的大人都不知道去哪了。塗塗開始著急起來。
這時候,公園的管理員走過來,問明情況,就問塗塗:“你媽媽叫什麼名字?”塗塗說:“不知道。”管理員皺了皺眉頭,問:“那你有你媽媽的手機號碼嗎?”塗塗還是搖頭。
這時,施施說:“我知道我媽媽的手機號!”於是管理員幫她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媽,我是施施,我在公園的管理處,你快來找我呀!”
過了十幾分鍾後,施施的媽媽就趕到了公園管理處。
這時,塗塗因為著急已經哭了,大家都安慰他:“別著急,我們一定幫你找到媽媽的。”管理員突然想起了一個辦法,就到廣播廳裏通知:“請塗塗的媽媽來管理處會合。”過了一會兒,塗塗的媽媽也來了。原來她已經在公園轉了好幾圈也沒找到塗塗。管理員對她說:“你的孩子不知道你的名字,也不知道手機號碼,這些平時你都應該告訴孩子的。”塗塗的媽媽頻頻點頭。
媽媽要向孩子強調不能隨便輕信陌生人,平時帶孩子外出時可以將警察指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不安全時可以向警察尋求幫助。在平時注意多訓練孩子的靈活應變能力。當孩子單獨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時,教孩子大聲說:
“媽媽,門外有人找你。”或打開家裏的電視、音響,讓壞人誤以為家裏有大人,不敢做壞事。如果陌生人說自己是煤、水、電氣等修理工或來收各種費用,或者聲稱是爸爸媽媽的同事並能叫出孩子的名字,要教孩子懂得辨別,例如,讓對方說出媽媽的手機號碼等。如果情況比較危急,教孩子立即撥打電話報警,或給鄰居、朋友打電話尋求幫助。
媽媽可以講故事告訴孩子有些壞人會為了錢而拐騙和綁架小孩。然後問他,如果換成是你被壞人抓走了,你會怎麼辦?讓孩子思考這個問題,並告訴他正確的做法:萬一被抓,要保持鎮靜,不要吵鬧,以免激怒壞人使自己受到傷害;努力記住壞人的相貌、特征、穿著、年齡及車牌號碼,記住經過的道路、地點和有特點的建築物;如果壞人問家裏的電話及父母的姓名應盡量配合,使自己受傷害的幾率降到最低;尋找適當的時機如警察就在附近時,突然大喊或跑出來向警察叔叔求救,或請行人幫自己報警;即使走不脫也不要過分掙紮,保持體力,耐心等待父母及警察叔叔來解救自己;如果有接觸電話的機會,趕快打110報警或與家人取得聯係。媽媽平時也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和家人的姓名,大致的家庭住址。
好媽媽隨身錦囊
好媽媽是保護孩子安全的最好天使。但是媽媽不可能一天24小時守著孩子,因此,在平時媽媽就要給孩子灌輸安全的常識,讓孩子提高警惕,學會靈活應變。此外,媽媽還可以幫孩子找幾個稍大一點的玩伴,讓孩子之間互相照顧互相提醒。
做可口飯菜,改變孩子挑食、偏食的習慣
現在很多孩子都存在挑食偏食的問題。有些孩子隻吃肉不吃菜,有些孩子不吃某些菜,有些孩子隻吃菜不吃飯,有些孩子不吃水果。人類是雜食動物,單一的飲食結構必然會導致孩子的營養不均衡或營養過剩。因此,媽媽一定要盡快幫孩子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好媽媽在糾正孩子挑食、偏食的習慣時,要把握尺度。既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又不能完全由著孩子自己來。在孩子吃飯時,父母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孩子如果不吃或者吃得太少,就會覺得會影響孩子健康,因此放棄原則。
在這一點上,父母要達成一致。
今天是周末,媽媽特意買回來很多好吃的,忙了一兩個小時,終於把飯菜做好了,然後在廚房叫永永:“永永,吃飯了!”永永正在寫作業,早就聞到廚房飄來的陣陣香味,期待不已,一聽說飯做好了,迫不及待地奔到餐桌前,掃了一眼,高興地喊道:“哇!真棒!有清蒸魚、醬肘子、梅菜扣肉、醋溜白菜,清炒豌豆、冬瓜幹貝湯……”永永伸出手指一邊點菜一邊捏著吃起來。媽媽打了打他的手說:“拿筷子去。”永永迅速地坐好,拿起碗筷就吃。不一會,他麵前的幾盤菜就去了一半。
這時,爸媽陸續上桌了。他們看見永永吃的菜,問:“永永,你怎麼不吃青菜,光吃肉啊?”
永永說:“肉好吃。”
“青菜的營養也必不可少啊!來多吃點苦瓜!苦瓜敗火。”媽媽一邊說一邊給孩子夾菜。
“不要,不要!苦瓜太苦了!”永永又把苦瓜撥了回去。
爸爸說:“兒子,你必須吃點青菜,不然,這些肉你一口也不準吃!”
永永生氣地說:“不要!我討厭青菜!”
媽媽說:“永永,你不是一直覺得自己的個子不高嗎?你看你表哥平時很少挑食,他什麼都吃,長得又高又壯,而且還很聰明。不挑食就會更健康,你為什麼不試試青菜呢?也沒那麼難吃啊。”
永永聽了媽媽的話,說:“媽媽,那我以後不挑食了。我要長得比表哥更結實,比他還聰明……”
挑食、偏食的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是責任卻在父母。任何一種習慣都不是在很短時間內突然養成的。孩子的挑食和家庭的飲食結構,媽媽對孩子挑食行為的態度和家長自身的挑食、偏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媽媽過分遷就孩子,那麼孩子就會任性地堅持自己的偏好,不願意改變挑食的習慣。因此,一方麵媽媽要注意不能強化孩子的傾向,另一方麵,也要有技巧地改變孩子對食物的態度。
“孩子,今天想吃什麼?”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他喜歡的食物。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問:“今天想吃南瓜粥還是玉米粥?”孩子就會選擇一種。當然,媽媽不會真的隻準備這兩種,有一種他喜歡的食物搭配就夠了。
讓孩子動手做做飯,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例如,媽媽可以讓孩子幫忙擇菜,洗菜,取調料,甚至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菜譜,自己做菜。自己參與做出的飯菜,孩子一定更樂意吃。
好媽媽隨身錦囊
為了讓孩子改變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媽媽應該把自己練成一個好廚師,讓孩子享受美食的過程中愉快地克服挑食、偏食的問題。同時,媽媽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挑食、偏食,以及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中究竟含有什麼樣的營養,不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等,通過講道理,讓孩子明白挑食是錯誤的。
和孩子討論安全常識
孩子的好奇心重,模仿能力比較強,對周圍的各種事物都比較感興趣,總想親自去探索、嚐試,這樣就會有各種安全隱患出現。因此,給孩子講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烈。安全隱患來自各方麵。而現在的孩子多屬獨生子女,在家眾星捧月,都害怕孩子受委屈,更不要說讓孩子受到傷害了。因此,對孩子往往保護過度。例如,從來不讓孩子單獨出去,不讓孩子在家裏隨意碰危險物品。這種做法暫時讓孩子遠離了危險,但在心理上更讓孩子覺得不安全,甚至導致孩子遇事不敢去嚐試。
因此,媽媽要給孩子灌輸一些安全常識,一些危險品的使用方法,讓孩子在加強安全意識的同時變得大膽起來。
子涵的安全意識較差,總是喜歡丟東西。她的錢包被偷了好幾次。
有一次,乘坐公交車的時候,有個陌生男人對子涵說:“小妹妹,我有急事,能不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子涵聽著他懇求的語氣,就毫不猶豫地把手機掏出來給他了。結果,那個男人拿著手機站在門口,車一到站他下車就走了。子涵急得跑去追他,但是卻已經沒有蹤影了。
還有一次,子涵沒等綠燈亮就走到路中間,結果有輛車飛馳而過,幾乎擦到子涵的頭發,嚇得子涵一身冷汗。子涵回到家後,媽媽聽說了這件事,既生氣又擔心。心想,孩子老是這樣糊裏糊塗的,以後還不知會碰上什麼事。得想想辦法,讓孩子提高安全意識。於是,她就經常給子涵安全方麵的知識,讓孩子提高安全意識。
有一天,媽媽對子涵說,媽媽要出去一下,讓子涵獨自一人在家。
過了一會兒,子涵自己在房間裏玩遊戲,突然聽見門響了一下,就出去看一眼,發現門被打開了。子涵心裏想,媽媽走的時候說自己沒帶鑰匙,怎麼有人開門呢?會不會是小偷?子涵有點害怕,想跑出去,沒想到門自己又關上了。子涵這下受到驚嚇,哭了起來。這時,媽媽已經偷偷地進了屋,看見女兒被自己一手導演的情景嚇成這樣,不懂得打電話報警,又氣又笑。於是就想叫她別哭了。沒想到子涵一聽見聲音,也沒想想是誰,嚇得尖叫一聲就往屋角躲,抱著頭。媽媽趕緊過去抱住子涵說:“傻孩子,是我,是媽媽!”子涵睜眼一看是媽媽,抱著媽媽的脖子就哭了起來:“嚇死我了,嚇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