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爬山
現在的孩子,總是被那些所謂“贏在起跑線”“全能型人才培養”等教育理念束縛,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釋放自己的體能,漸漸地,孩子們的身體越來越弱,遇到電梯停運的時候,甚至爬幾層樓梯都氣喘籲籲。如果孩子們繼續這樣下去,一定是“賠了身體又折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隻有身體好了,孩子們才能談得上將來做這做那。
既然孩子的體能鍛煉如此重要,媽媽們何不約上幾個親朋好友,帶著各自的孩子選擇一處相對安全、適合孩子攀登的山,來緩解孩子們在城市裏的倦怠呢?
迎迎的媽媽是位見多識廣的“潮媽”。她生於農村,所以對爬山、下河等活動非常熱衷。春節假期,媽媽帶著迎迎回到老家。她一直覺得現在的孩子已經如溫室的花草過於嬌嫩,太需要大自然的給養和風雨曆練,想趁此機會讓他鍛煉一下,因而提議帶迎迎和小外甥浩浩去爬山。孩子們沒有去過,當然欣喜若狂。但是孩子姥姥很反對,理由是天冷、路滑等。不過,迎迎媽媽還是在大家的質疑聲中帶著孩子們出發了。
“東西不要帶太多,隻帶兩瓶花生奶,一袋巧克力和一包麵巾紙就好了。”因為路程短,估計兩個小時就可以往返,東西多了爬山時反倒是累贅。
迎迎媽媽將東山作為此次爬山的目標。東山坡勢舒緩,也沒有懸岩峭壁,海拔隻有100多米,非常適合孩子們登山鍛煉。那兒也是她小時候挖野菜的必經之地,此番登山大有故地重遊之意。浩浩卻對爬東山大為不滿,“要爬就爬最高的。”他拍著自己肉乎乎的小胸脯顯出一副“敢為天下先”的男子漢氣魄來。迎迎卻不在乎什麼東西山高低之分,一馬當先地奔東山而去,媽媽緊隨其後。
通往東山腳下的盤山公路大約有500米,在迎迎媽的鼓勵和帶動下,孩子們順利地抵達山腳。迎迎媽媽大聲地喊起來,往山頂一指:“來,看我們誰第一個到達山頂。”
3個人從山陰麵登山,有許多地方積雪堆得稍厚,雖說坡勢平緩,可孩子們還是開始摔跤了。盡管如此,兩個小孩還是不甘示弱地衝在前麵。
不知道從什麼時間開始,迎迎手中多了一根樹枝,浩浩也開始拽著枯草和枝枝杈杈爬坡度較大的地方了。迎迎媽媽在爬了幾個小坡,滑倒之後明白了雪中登山的難處,不由得為自己的草率擔憂起來,可孩子們已經看到了登頂的希望,沒有誰有打退堂鼓的意思,“鍛煉一下也不錯。”雖然腦子裏這樣想著,她卻一點兒不敢疏忽,寸步不離地緊隨孩子身後。
山不高,很快他們就到達了山頂。“我們要補充能量。”浩浩說著就和迎迎拉開背包,拿出花生奶,剝著巧克力,坐在石頭上吃喝起來。迎迎媽媽則開始觀察地形。本想順來路返回,可是考慮到上山已經很滑,下山恐怕更難,從山南下去,雖說路途變遠,但至少安全,山南也不會有太多的積雪。
果然,一路下來,雪少了很多,但是有幾處地方荊棘密布。迎迎開始耍賴:“媽媽,抱我!”媽媽把手中的棍子遞給孩子:“像媽媽這樣,撥開荊棘穿過來,沒有誰會抱你。”媽媽沒有再回頭直接走過去,迎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穿過去,而媽媽迎接迎迎的是一個熱熱的親吻和擁抱。
有幾處坡勢很陡又有積雪的下坡,讓媽媽也出了幾身汗,因為憨憨的浩浩過於臃腫,下坡路更讓他處於劣勢,幾次摔倒,幸無大礙。
經過艱難跋涉,3個人總算踏上了回家的盤山公路,孩子們的高興溢於言表。媽媽覺得孩子們今天一定收獲很多,心想,他倆今天晚上會睡得像小豬一樣香甜呢!
對成年人來說,爬山並不是什麼很特別的運動,但對於孩子來說,爬山卻意義非凡。一方麵可以讓孩子走進自然,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豐富閱曆;另一方麵,還能為孩子提供一個絕好的鍛煉身體的機會。
爬山是需要體力與勇氣的。有時在爬山途中,不時有一些身強力壯的青年人一臉哭相:唉,還有多遠啊,累死了!但那些小朋友,不論七八歲的兒童還是三四歲的“小毛孩”卻都毫無怨言、精神抖擻地隨他們的家長勇往直前。個別氣喘籲籲、叫苦連天的青年人在他們麵前有點兒無地自容,更多的“大人們”在經過這些小朋友身邊的時候,都情不自禁地大加讚賞:“小朋友,你真行,好樣的!”在無數聲“你真行”的話語激勵下,小朋友們勁頭更足,步履更矯健、更輕鬆了,甚至當他們的爸爸媽媽要伸手拉他們一下,扶他們一把的時候,都被拒絕了。這就是激勵的力量。
好媽媽隨身錦囊
為了提高孩子爬山的積極性,媽媽應該選擇適合他們的登山路線;有的爬山路是一級級人造台階,重複上台階很枯燥,又容易疲勞;而另外一些是溯溪登山路,對於孩子來說就非常有吸引力。聽著潺潺的流水聲,踩著形狀各異、高低起伏、距離遠近不同的石頭,不小心還會踩到水裏。這種登山既有趣,又有一定的探險性,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個人英雄主義。這樣,孩子爬山的樂趣就會大大增加。
每天和孩子一起看看自然,看看遠方
如今的孩子大多在室內活動,陪伴孩子的都是電視、電腦、遊戲機,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用眼不當,視力下降。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想辦法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眼睛。
要想保持孩子的健康視力,媽媽們就要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引導孩子多看看天空,看看遠方,看看綠色植物,讓孩子的眼睛有遠眺休息的機會。
“十一”放長假,孜孜一回家就高興地打開電視,看起動畫片,吃飯都懶得走出房間。媽媽怎麼叫她,她都賴在電視前麵,頭也不抬。媽媽想,孜孜剛放假,應該讓她好好地放鬆一下,所以,決定盡量順著她,吃飯時都把飯給她端過去。
這樣過了兩天,媽媽著急了,勸孜孜說:“寶貝啊,你連續兩天這樣看電視,不累啊?歇會行不行?”
孜孜說:“不嘛,我不累,這個節目我一直想看都沒機會看,這次每天6集聯播,我一定要好好地看個夠!”說著,還是待在原地不動。媽媽有些生氣。但是她想了想,平時孩子也挺聽話,現在遷就她一下也沒什麼。
第3天,孜孜的好朋友小悅打電話來問她,作業做好了沒有,她有一道題不太明白,孜孜才想起老師還留了家庭作業,如果再不開始做,時間就不夠了。於是她隻好忍痛割愛,關掉電視,開始寫起作業來。
中午媽媽購物回家,聽見房間裏靜悄悄地,進去一看,孜孜正在寫作業,媽媽很高興地下了廚。但是孜孜沒什麼心思吃東西,媽媽又把飯給她端進屋裏吃了。孜孜草草地扒了幾口飯,就繼續寫作業。媽媽心想:
“這樣下去,孩子的眼睛可受不了。”
於是,媽媽走進房間,說:“寶貝,我知道你寫作業很認真,不過這樣下去的話,你的眼睛肯定受不了的喔!咱們讓眼睛休息一下怎麼樣?”
孜孜確實覺得自己的眼睛很疲勞,就聽了媽媽的話,走到窗前。媽媽說:
“來,看看天,看看綠樹,看看遠方的東西。”孜孜依著媽媽所說的話,慢慢地上下轉動眼睛,放鬆一下,然後望望遼闊的天空,看著遠方的高樓大廈,翱翔的小鳥。一下子輕鬆了許多。媽媽說:“寶貝,你以後不能這樣用眼啊!這樣會影響眼睛的健康的。平時在學校裏,如果看書本看久了,你也要休息一下,好嗎?”孜孜點點頭說:“好!媽媽,我以後一定會注意的。”
現在孩子的近視問題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好媽媽要有效地規範孩子的用眼衛生,避免孩子的視力下降。
實際行動上,媽媽要注意督促孩子保持用眼衛生。首先,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媽媽應該限製孩子看電視的時長和距離,每看完一段時間,就讓眼睛休息5分鍾.此外,也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玩電腦和電子遊戲機。
同時,媽媽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學習時間不要過長,看書40分鍾後要休息10分鍾,看看遠處物體,做做眼保健操。
此外,要定期給孩子檢查視力。在孩子近視初期,要矯正視力並不難。
但是如果媽媽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眼睛問題,缺乏去醫院就診的意識,拖延了矯正視力的時機,往往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因此,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發現他看遠距離的物體時有皺眉頭、眯眼睛或經常揉眼等現象,就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好媽媽隨身錦囊
媽媽要重視孩子的用眼衛生,必須從生活細節做起,避免讓近視給孩子留下終生遺憾。因此,平時要多引導孩子看看天空和遠處,讓孩子科學用眼,規範用眼,讓眼睛得到適當的休息。
和孩子一起背一背家庭住址
隨著社會發展,治安問題日益複雜,孩子麵臨的安全挑戰也越來越多。
媽媽們不能24小時完全守在孩子身邊,因此,對孩子的安全問題,媽媽們一定要多加注意,預先培養孩子的防範意識,把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