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好媽媽掌控出來的(2)(3 / 3)

事後,媽媽給子涵道了歉,並告訴她,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應該做哪些措施。從那兒以後,子涵對安全知識重視了許多。

案例中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意識。這和媽媽的安全教育缺失有很大關係。

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討論安全的問題。在孩子小時候,或者外出的時候,都應該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讓孩子提高警惕。

媽媽要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社會經驗,並要他們牢記一些安全規則。例如家用電器的使用知識,煤氣爐具的安全使用技巧;外出不要輕信陌生人,不要讓陌生人進門;不帶小刀等危險物品上學;要注意保護身體,避免碰傷、磕傷和刮傷等。好媽媽還可以通過案例使孩子明白做危險事情的後果,理解媽媽提出的規則是對自己的保護,無形中也增強了孩子的自我防範意識。

好媽媽隨身錦囊

好媽媽可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孩子想出各種自救的方法,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這樣,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及時冷靜地想辦法自救。同時,可以和孩子經常表演相關的情境,孩子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就能夠駕輕就熟地進行處理。

和孩子一起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隨著道路日流車輛的增多,近年來少年兒童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越來越凸顯。經科學權威人士分析,生理發育的不成熟使兒童很難同時躲避兩輛汽車。十幾歲的少年在生理發育的成熟度上有一個特點,就是雖然他們也能全神貫注,但視網膜和大腦隻能處理一個移動物體,不能處理兩個同時移動的物體。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青少年在過馬路躲避一輛車時卻被另一輛車撞的原因。另外,孩子道路交通意識相對淡薄,也是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平時在家庭教育中,媽媽們要加強孩子的交通意識,和孩子一起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喬喬和媽媽一起過馬路的時候,媽媽帶著喬喬走往反方向走——她要走過街天橋。喬喬看見很多人直接橫穿馬路,於是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繞那麼遠的路從天橋上過呢?從馬路上橫過去不是會省些時間嗎?”

媽媽對喬喬說:“喬喬,你今年都10歲了,也要懂得遵守交通規則。

這裏的馬路沒有‘斑馬線’,是不允許行人過的,汽車也會開得快一點。

如果我們橫穿過去,很容易出事故。”喬喬問:“那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橫穿馬路呢?”媽媽說:“我們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是為自己負責。”

喬喬又說:“可是媽媽,我們要走那麼遠的路,還得上台階,又費時又耗力,而且別人橫穿馬路都沒有出現交通事故呀!”媽媽說:“無論如何,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這一點代價還是值得的。”喬喬說:“我明白了,媽媽,那我們從天橋上過吧!”

母子倆慢慢地朝天橋走去。

媽媽又告訴喬喬:“千萬不要闖紅燈,這樣更危險,平時過馬路,一定要左右看,確保安全才能過街,聽見了沒有?”喬喬點點頭。

媽媽說:“生命很珍貴,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好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所以,平時多留意,機警一些,你就能及時地避開危險。”喬喬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說:“知道了,媽媽。”

據統計,孩子因沒有遵守交通法而發生的車禍在交通事故中占大多數。

例如,孩子穿越馬路時沒有成年人帶領,不走人行橫道或過街天橋,騎自行車技術不熟練或逆行;在公路旁玩耍,紅燈亮時橫過馬路,騎自行車帶人,在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等。因此,好媽媽要加強孩子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告訴孩子,那樣做都是不可行的。

孩子小的時候,是很樂意接受大人的教育,並學習大人的行為的。如果大人一絲不苟地遵守交通規則,孩子也會成為遵守交通規則的模範。因此,媽媽們要注意以身作則。此外,還要不遺餘力地給孩子灌輸交通安全的知識,讓孩子隨時隨地注意交通安全的必要。

當然,違反交通安全規則的後果,不可能讓孩子直接去體會。但媽媽或老師們可以根據這個道理,在交通安全的遊戲中對那些違反規則的孩子施加一些懲罰,如中止遊戲、讓其他同伴對這種行為進行批評,使孩子感到違反規則的後果是不愉快的;同時,針對孩子喜歡扮演“警察叔叔”的心理,宣布誰遵守規則,誰就有資格扮演“警察叔叔”,有賞有罰,重複強化。

此外,媽媽還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意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平時上街,也要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去認識各種交通安全標誌,了解它們的含義,觀察別人是怎樣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如果看到報紙上發生車禍之類的報道,也可讓孩子多看看,或讀給孩子聽,加強教育效果。

好媽媽隨身錦囊

媽媽要總結並告訴孩子一些交通常識,例如,不要讓孩子在人多車多的路上獨自行走;不要讓孩子騎三輪車上馬路旁的人行道、機動車道和狹窄的馬路;黃昏以後不要讓孩子在有其他車輛通行的地方騎車;帶孩子乘車要給孩子係上安全帶,家長也要係上安全帶。要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交通安全常識,並從成年人的行動中學到如何采取安全預防措施。

和孩子一起上好校園“安全課”

保護孩子的安全,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有的學校為了消除安全隱患,把安全教育真正地納入了教育教學內容,引導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媽媽們也要切實履行對孩子的監護責任,把安全教育列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並應注意生活中的安全細節,將安全隱患杜絕在萌芽時期。平常媽媽們也應該和學校老師常聯係並互相配合,及時了解孩子的動態,避免校外安全事故發生。

今天,洋洋所在的中心小學上了一堂安全課。

學校邀請了消防大隊的官兵,對學生們進行了火災及地震的緊急逃生教育。首先,消防隊的隊長給孩子講解災難發生時的急救知識,還有消防車和消防器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演講結束後,休息一個小時,就進行了火災逃生演練。學生們迅速而又有序地離開教室來到操場,前後用了不到3分鍾。接著,老師和消防官兵們又組織學生們參觀了消防車及眾多消防器具,並為學生們做了講解。

回家後,洋洋興奮地對媽媽說:“我還是第一次那麼近地看到消防車呢,它裏邊的消防裝備好多啊,我都不懂。我今天還第一次使用滅火器,它可真沉,我都拿不動,要是真著火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媽媽說:

“著火的時候應該及時向老師反映,讓老師幫忙滅火。同時,也可以請別的小朋友幫忙啊!”“對,對!”洋洋點頭說。

學校的安全教育必須和家庭結合起來。媽媽要時常告訴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讓孩子能夠警覺地意識到周遭的安全狀況。孩子在平時很難想象各種災難發生時,應該如何應對。而且,當老師提到安全問題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是老生常談,並不理解真正發生危險事件的時候,到底有多嚴重。

因此,學校或者家庭平時應該經常模擬災難的場景,或者製造類似的情景讓孩子深刻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培養孩子鎮定地麵對災難,並擁有一定的求生技能。此外,也可以讓孩子表演角色,例如,媽媽表演昏厥者,以此考查孩子是否知道應該怎樣救助。在遊戲中,孩子會學到大量安全知識。

小學生都是喜歡聽故事的,根據這一特點,好媽媽可以用一兩個真實的故事加深孩子的印象,例如“5·12”地震、“12·4”煤氣中毒事件、克拉瑪依大火等。通過這些案例,讓孩子在驚心動魄,觸目驚心的事實麵前,體會安全的重要性,領略人生的珍貴。

媽媽在平時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多了解各種安全知識。很多孩子不知道消防器具用途,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隱患,例如,放學後都會在在馬路上打鬧、踢球、扒車、溜冰等。如果告訴孩子這些行為應該製止,以及安全急救的知識,就能讓孩子提高安全意識。

好媽媽隨身錦囊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地震、火災都是現實中有可能上演的天災人禍。災難來臨之前,給孩子提前上好“安全課”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孩子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安全,平時有意識地避免危險,等到真正遇到危險時也能靈活機警地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