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君龍湖
君龍湖放歌
作者:張邦興
雲南連續三年大旱,災情如火,僅今年就有近400萬人飲水困難,近千萬畝土地無法耕種或是絕收,上至國家高層,下至普通百姓,無不憂心如焚。
在雲南的災區中,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重災區之一。這片正好處在珠江水係與紅河水係分水嶺上,且喀斯特地貌極端發育的紅土地,幾年來降雨極少又偏偏滲漏嚴重,因此田地龜裂、湖塘幹涸、江河斷流、稼穡枯槁、電站停產、工廠停工,全州340多萬人中,這個旱季就有上百萬人缺水,因幹旱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
然而,在自治州的首府文山市,市民們卻完全沒有缺水之憂。別說眼下市區25萬人口的飲水問題,就是按照文山市的第三次城市修編規劃,再發展28年,即2040年文山市區常駐人口達到60萬時,文山城的飲水問題依然不會成為困難。
這一切,都源於文山市擁有一座覆蓋著34萬畝原始森林的母親山——老君山,和位於這座山下來水豐沛蓄水量5700多萬立方米的君龍湖。
說起君龍湖,在文山市還有許多說道:
其一,文山市的母親河——盤龍河源頭來自老君山森林涵水,而君龍湖恰好是建在盤龍河一級支流——暮底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庫,從空中俯瞰,庫區淹沒麵積恰似一條巨龍,騰起於綿延起伏的老君山腳下,故而得名“君山之龍”。
其二,老君山是文山市的母親山,當地壯族稱為“波弘僚”,意為“我們的母皇山”,而君龍湖就像母親懷裏飽含乳汁的乳房,其下遊盤龍河兩岸的城市與鄉村,數十萬眾的人口、文山壩子54萬多畝良田都靠盤龍河水滋養和澆灌。因此,作為盤龍河重要水源的君龍湖,自然是盤龍河畔眾多生靈生存和繁衍的保證,她就像世間君王和仙界神龍一樣,受到人們的敬畏與膜拜。
其三,文山壩子周邊,有九個龍潭環列,民間傳說,九龍彙於文山,惠及眾生和萬物。但是因為它們之間互不統屬,各行其是,經常使氣鬥法,使文山壩子洪、旱交替,禍患無窮。君龍湖建成後,以其規模、氣勢和實際調節功能,終於結束了群龍無首的局麵,使文山壩子洪不澇、枯有水,欣欣向榮。因此,當之無愧地被推為群龍之首,被封為群龍之君。
君龍湖風景區,由君龍湖和周圍眾多景觀構成。景區背靠蒼莽巍峨的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君山主脈由北向南縱貫市境西部,最高峰薄竹山海拔2991.2米,為滇東南第一高峰,若幹嶺梁,向東延伸,懷擁君龍湖和她近旁的文山壩子。因為山嶺高峻,河穀深切,所以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山間森林浩瀚,山巔薄竹延綿,大葉杜鵑獨俏其間。眾多山嶺溪穀,嶺嶺林深,穀穀清流,峻嶺深箐裏,異木奇花,僅已知的57科153種喬木中,就有國家保護植物21種,省級保護植物16種,而各種珍稀動物出沒其間,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在很少受驚擾的狀態下安然生存,儼然動物天堂。
保護區內,有高山雲海、頂峰觀霞、量泉溫湯、深峽銀穀、妹妹飛泉、千年古樹、嘯岩雪簾、如霞嶺、珍珠坡等景點,可謂移目皆景,處處奇觀。在景區外圍的文山壩子和盤龍河沿岸,還有東山文筆塔、西華列戟、頭塘公園、楚圖南故居、通山白霞、宛金飛瀑、靈龜躍江、金鍾溶洞等景觀,讓人一路巡遊,一路驚歎,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在這世外桃源般的異山靈水間,像珍珠一樣散落著暮底河、芭蕉衝、丫斯邑、者黑衝、老者底、以把衝、老屋底、古那衝、姑娘寨、塘子寨、所倮底、馬蝗塘、白沙坡等壯族、苗族、彝族、傣族村寨。這些村寨民風古樸,文化多元,各具特色,既有壯族、傣族的柔情似水,又有苗族、彝族的激情如火,使人在水與火的激情體驗中盡情享受,隻在一個極小的地域內,就能領略到大半個雲南的民族風情。
君龍湖又名暮底河水庫,所屬流域屬滇東南岩溶山區,在濕潤的亞熱帶季風吹拂下,降水豐富,旱季、雨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05.3毫米。由於盤龍河上遊雨季來水豐富,文山壩子地勢低窪,盤龍河九曲回環穿城而過,水流不暢,曆史上洪災不斷。加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幹流水質惡化,使文山市民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文山壩子又是糧食主產區,無論是旱或澇,農作物都受災嚴重,每逢旱季,來水量小,下遊14級梯級電站枯期出力匱乏,嚴重影響了工業和生活用電,製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