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風過處湖門開(1 / 3)

微風過處湖門開

君龍湖放歌

作者:周家鴻

湖,叫君龍湖,位於滇東南文山市府西北十三公裏處。這裏,民風淳樸,厚德載物,高山拱衛,峽穀縱橫。一溜深深的穀道,就是在這樣自然生態的地方誕生,並沿著暮底河的走向,在清涼河水蜿蜒的地方,從遠方老君山深處彈出,又向著煙雨蒙蒙的遠方遊蕩。然而,守候於這樣美麗清冽的水岸,周圍村莊和城市的曆史寫注的,卻往往是人們受旱魔危害不淺,就是正常年份,也是冬春幹旱、夏秋易澇,困惑於是漸生,經人們仔細探究,原是穀底水矮,提水不易。對於這樣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痕跡,民計當然無策,隻能依賴更多的關懷。

忽然之間,高峽出平湖,這裏的河穀成為湖床,寬廣的君龍湖誕生,民生問題得以解決,山色水光映照下的村莊,處於柔和溫婉狀態。夜晚,月光清亮如幕,將這周圍十數裏湖麵點綴得銀黃透亮,黝黑山脈在水鳥撲翅聲伴奏中,神秘也昂揚。

我到君龍湖來,原是尋求一種精神,就是人們在探索物質解放和生活補充過程產生的精神。枯燥泛黃的土地和深山峽穀,現在已經綠陰爽罩,四季溫潤,如果你擺脫城市的枯風冷情,來到這裏,試圖從焦慮和思緒裏站起來,你一抬頭,發現這裏的風景原來可以這樣美麗,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隱隱約約呈現祥瑞氣氛,海拔2991.2米、可稱為滇東南第一高峰的薄竹峰,如同雲端嫋娜開放的聖地,仙界氣象宛若古已有之,又如同海市蜃樓、忽然生成,也如仿佛從天上飄然而來,誘惑你走向縱深;你一低頭,看見的是水波蕩漾,魚遊於岸側,彩虹不在頭頂,而在腳下,六十多米深的水底世界飄渺激蕩,令人遐想;平望蜿蜒彎曲的湖區,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湖灣,平靜如處子,在陽光燦爛中等候某一種奇跡,也在風雨裏定心靜氣地思索來來往往的陽光。一切心性的不快,於是便也被滌蕩散去。君龍湖湖麵2.1平方公裏,湖周長20多公裏,就是從入水口到達大壩,也有八公裏多的水程,想一想,人工築就一汪令人暢想的湖泊,在邊遠的南國疆域,在黃土環繞、岩溶傾軋的地帶,人們在盼望和說唱中,究竟等候了多少年呢?

於是,古來就熟悉河流洶湧、風雨激揚的邊城文山人,關於平靜悠然的湖泊的概念,就不再是固守,而是打開,這種打開既有探尋的意思,也有懷想的含義。而新定性的湖泊的詞意,就有了從村莊蒸發出來的諸多神秘傳說,有了從山林崖頭流淌移動下來的詩句,有了從水麵湖心蕩漾開來的吟詠傳頌。這些稍帶著文化氣息的符號,都有著這樣的呼喚:請打開你的影像和意念之門吧,君龍湖!

其實,要看到門裏的事物,當然要從門裏進去,除非這門內家徒四壁。但君龍湖是豐富的,她不隻是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也不隻是森林蔓延、岩石矗立,就算我的這章費盡苦心的文字,最多也隻能算是鴻篇巨著之前的一個牽引——一個不起眼的破折號而已。那麼,我們得先看看湖泊建設情況。

君龍湖又名暮底河水庫,樞紐工程於2002年開工興建,2009年竣工,總投資近兩個億,是以灌溉和防洪為主,兼顧城鎮供水,調節下遊發電,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庫。居住在文山城裏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感覺:這兩年來,城裏的空氣濕度大了,從上遊吹來的風,總是帶著宜人的爽快,冬春幹燥季節,口唇手腳不再如前些年一樣皸裂,鼻子不再流鼻血,這些滋潤,其實都是受到了這個湖水汽的滋潤。六十七米高的雄偉大壩,牢牢地阻擋並調節著從老君山流下的水係,五百級雲梯般的青石台階,預示了這個湖泊建設的前前後後,整個湖容近六千萬立方米,不論白天黑夜,清冽的水不斷蒸騰水霧,飄渺著來到文山城的上空,輕輕拂向人們的麵孔,進入每個人的胸腔,激蕩著人們愛城市愛家鄉的豪情意氣。暮底河水庫,成了文山市民的生命之源,成了萬千眾生心靈向往之地。這一係列帶著恩澤的改變,就可看出建設者的良苦用心,正是他們用如椽巨筆,將這裏描摹得風景如畫、處處皆景,他們的建設成就是值得歌頌且名載青史的。他們傾心注重水庫建設管理,認為這是為自己也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的偉業,所有的人都誠心誠意地建設,哪怕貢獻青春、犧牲休息時間,也要把好關。於是,這個水庫的建設獲得了來自文山州內外的好評:2006年,正在建設的暮底河水庫就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利係統文明建設工地”;2009年3月,暮底河水庫攔河壩工程被雲南省建築業協會評為“雲南省2008年度優質工程獎”;2011年12月,水庫管理單位:文山暮底河開發有限公司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2012年2月(2011年),被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評為州級文明單位。特別是2010年,暮底河水庫樞紐工程獲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這個獎項是水利工程項目的最高獎,是建國以來雲南省首次獲得大禹獎的水利工程。大禹治水!多麼恰當的比喻和殊榮,多麼振奮人心的榜樣嗬,這是用最少的錢建設最大工程的結果,是嘔心瀝血輝映藍天的壯舉,是疏通和截流的哲學定位,也是大禹精神的再造和承接。你隻要想到經典傳說中關於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寧願變熊而嚇跑家人”等如神賦型的故事,君龍湖的建設,就理所當然地應當成為文山水利發展史的一座豐碑。

金波,原建設期間暮底河管理局局長,回族,中共黨員,現為文山州德厚大型水利工程籌建處處長,他勇於實踐闖新路,創新投、融資機製,是這個湖泊建設的核心人物。多年來,為解決水庫建設資金的重重困難,他絞盡腦汁,不知采用了多少辦法。我不止一次來到君龍湖,卻發現在冬春季節,管理者還要把水放去發電,心中存在極大的疑惑,就問金處長:我家裏昨日停了一天水,還以為幹旱使湖水供應不上了呢,這裏怎麼還放水?金處長笑了一笑:暮底河每天可以向湖裏注入的水流大概二十萬立方米,而文山三十萬人,每天隻需用水約六萬立方米,幹旱季節如果不將水適當地放出去,雨季來臨,庫區將無法承受雨水傾盆而下的負荷,你放心吧周老師,天幹三年,這個湖的水也足夠文山人飲用。嗬嗬,多麼睿智的回答、多麼寬闊深邃的眼光、多麼理智的湖泊守護者。這番話,也使網絡上一些“暮底河水庫供水不足”的謠言不攻自破。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無緣無故的傷害、也沒有無緣無故誕生的美麗風景。君龍湖景區的創造是奇妙的,追根溯源,要探尋的東西很多,我隻能掛一漏萬,敘述我比較清楚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