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仲平時而揮動著手臂,時而緊握著拳頭,一章一章地朗誦下去,直到第二章朗誦完了,他發覺時間已經很晚了,毛主席還坐在下邊,怕影響主席休息,連忙征求主席意見,說就不朗誦了,毛主席見大家也沒動,就問還有多少?柯仲平說還有一章。毛主席把手一揮說道:“朗誦下去!”柯仲平再次回到詩的境界中,當最後一行詩飄向夜空,毛主席和全場觀眾起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然後他緊握著柯仲平的手說:“很好。抗戰的,民族的,大眾的,民歌風的。”他還要把稿子帶回去再讀一遍。
毛澤東當晚就讀完了全詩,第二天他派人把詩稿送了回來,還在稿子上改了幾個字,並批上:“此詩很好,趕快發表。毛澤東”
柯仲平捧著主席批示的詩稿,激動、興奮,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中,他決心為中國的革命文藝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那是在邊區工人代表大會舉辦的一個文藝晚會上,毛主席又來看戲了,和群眾一樣坐在大木頭上。當時柯仲平就坐在毛主席的身後。晚會上演出了傳統的京劇和秦腔《二進宮》、《武家坡》等。毛主席見群眾看得很高興,就對工會主席說,群眾非常歡迎這種藝術形式,群眾喜歡的一定要搞,但這些戲的內容太舊了,應該有用新的內容創作出的戲劇作品。”然後他轉過身,問後邊的柯仲平,“我們的大詩人,你看是不是應該搞?”
毛主席的話,讓柯仲平怎麼也平靜不下來。他和邊區的工會主席毛齊華商量,決心辦一個劇團。經多方麵支持和籌備,正式組建了由柯仲平任團長的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但劇團一時沒編製,不僅沒有經費,連吃飯都是靠文協的同誌節省下來勉強維持著。沒有辦法,柯仲平再次想到了毛主席,決心去向主席要錢解燃眉之急。誰知他去時不巧,主席正在開會,他隻好寫了個條子,說要向主席彙報上次所說的辦劇團的事,碰到了困難。條子托王首道送給了主席。主席看後,當即就批了三百塊光洋。後來柯仲平才知道,這三百塊光洋還是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稿費。柯仲平捧著一袋沉甸甸的大洋,禁不住淚如泉湧。經劇團民主討論,先用一百塊光洋買了一盞當時在延安還不多見的汽燈、幕布和一匹馱道具行李的小白馬。剩下的二百塊光洋,他學延安人做了個圍肚,把錢裝在裏邊連睡覺也不解開。
有了錢,有了汽燈,民眾劇團就離開延安下縣下鄉巡回演出,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特別是歌劇《血淚仇》轟動陝甘寧邊區。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也常看他們的演出,有一次他們在延安演出,時逢周恩來回延安,毛澤東還特別請周恩來一同觀看。演出前柯仲平帶領全體演職員在舞台上向毛澤東、周恩來敬禮。毛、周站起來鼓掌表示謝意。毛澤東大聲問柯仲平:“今天演什麼戲?”柯仲平答:“《國魂》。”毛澤東說:“叫《中國魂》行嗎?”毛澤東為民眾劇團改戲名,傳為佳話。柯仲平他們送戲到工農兵群眾中,甚至到達過敵我對峙尖銳的前沿陣地演出,行程達兩千多公裏,當時黨中央的《新中華報》發表報道稱讚“民眾劇團小長征勝利歸來。”習仲勳同誌還親筆寫信給柯仲平,說“你們到關中來演出,給我們送來優秀的節目,鼓舞了士氣,教育了人民。你們還不畏艱險,到前線抬擔架,救傷兵。這種革命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而各方麵條件都很好的“魯藝”,此時還沉醉在“大、洋、古”的“小魯藝”圈子裏“關門提高”,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當時他們排練演出了《雷雨》、《日出》、《欽差大臣》等中外名劇。這雖然對繁榮延安的戲劇舞台,開闊延安人的眼界,也有不少作用,但就廣大工農兵群眾而言,他們卻並不歡迎。據柯仲平的夫人王琳同誌回憶,魯藝在學校裏關起門來排練那些大戲時,老鄉們路過聽見了,就停下來敲打門窗,還送給了他們一個“關門提高”的雅號。在群眾中流行著諷刺他們的順口溜:“戲劇係裝瘋賣傻,音樂係呼爹叫媽,美術係不知畫的啥,文學係看不起老革命諷刺謾罵”。同時,排一部大型話劇,耗時費錢財,和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的條件環境很不相適應。在不少文藝工作者中,還存在著不明確文藝為誰服務這個根本問題,一些人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對廣大工農兵的生活不熟悉,更不用說寫好工農兵了。在歌頌和暴露的問題上,思想也不統一,報刊和牆報、油印小報上,發表了一些不健康甚至醜化工農兵形象的作品。在延安的幹部中,也存在著黨風、作風、文風不純的問題。於是在1942年4月,延安開始了整風運動。黨中央決定,整風運動中在文藝界召開座談會。
為了開好這次座談會,毛澤東到作家詩人和藝術家當中調查研究,找了許多人談話,認真傾聽他們對文藝工作的看法和意見。當時毛澤東在延安的文化人、作家、詩人、文藝家中有很好的口碑。據艾青回憶,毛澤東和他談話時,他在木桌上記錄,由於地不平,寫字時桌子晃動,毛澤東立即找到一塊小瓦片墊穩。他感動地回憶說:“這件事給我很深的印象,不要說他是革命領袖,就是一個連長也不會那麼快去撿瓦片。”蕭軍說,他兩次到延安,對延安有些人和事,總是看不慣,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問題還得不到解決。他第二次到延安後,於1941年7月主動求見毛澤東,很快毛澤東就約請他到楊家嶺麵談。蕭軍向毛澤東談了自己在延安的工作生活情況和文協的一些問題,得到了毛澤東的理解,這次談話從午後持續到了晚上,蕭軍回憶說:“毛的為人,使我對他有了好感,誠樸,本性純厚,客觀。”以後毛澤東還致信蕭軍,說“延安有無數壞現象,你對我說的,都值得注意,都應改正。”同時也勸導他:注意處理好人際關係,省察自己的弱點,推心置腹,令人感動。從這次談話到延安文藝座談會後,毛澤東和他的交往多達13次。他們的交往,也成為文藝座談會的重大動因。《講話》前毛澤東找談話的文藝家有周揚、何其芳、丁玲、艾青、羅烽、劉白羽、歐陽山、草明、於黑丁、舒群等20多位文藝界的知名人士。
當時雲南在延安的作家詩人艾思奇、柯仲平也是被毛澤東請去談話的文化界知名人士中的一員。他們對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召開和毛澤東的《講話》,貢獻了自己的心血。艾思奇和柯仲平都是毛澤東所看重的。
柯仲平和毛澤東的交往一直很密切,但自從他組織成立了民眾劇社後,就一直在基層和前線演出。為參加延安整風和文藝座談會,柯仲平是從前線趕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