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遺韻
作者:武英偉
梁思成,中國近代著名建築教育家、古建築文物保護與研究和建築史學家。1901年4月20日生於日本東京,留學美國哈佛大學。1926年回國,先後創辦了東北、清華兩座大學的建築係,曾參與聯合國大廈、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20世紀30年代組織了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大規模搶救中國古建築的普查工作。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正定,就曾受到我國古建泰鬥梁思成先生特別關愛。一個世界級建築大師,一個對新中國建築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奠基人,能在不同年代,不懼兵荒馬亂、不顧酷暑風寒和旅途勞頓,對一個縣城多次探訪調查,並寫下著名的《正定調查紀略》,足見其對正定情有獨鍾。
一
1933年,時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不顧戰亂恐怖,帶著繪圖生莫宗江和一個仆人,於4月16日由前門西站出發,坐著“其糟更不可言”的平漢火車,於下午五時來到正定,借住隆興寺,當晚便開始考察,直到天已墨黑,才回方丈院晚齋。第二、第三天是對古建築進行摸底考察,第四至七天對重點文物進行測繪、拍照。七天中,他們早出晚歸,經常是踏著“最下幾級已沒有了”的樓梯,爬上樓去,然後站在“大部分沒有地板”的樓板上“戰兢地看”。“這幾天之中,一麵拚命趕著測量,在轉輪藏平梁叉手之問,或摩尼殿替木襻間之下,手按著兩三寸厚幾十年的積塵,量著材梁拱鬥,一麵心裏惦記著灤東危局,揣想北平被殘暴的鄰軍炸成焦土”,所以原定兩星期工作的日程,縮短為七天。
當年11月,梁先生攜夫人林徽因“又得重訪正定的機會,匆匆出發,計留定旬日,得詳細檢正舊時圖稿,並重新測繪當日所割愛而未細量的諸建築物”。這一次,“成圖盈篋”,滿載而歸。
1952年,出任清華大學土木建築係主任的梁思成教授,專門利用暑假帶著學生來到正定,考察測繪正定的古建築。他們不顧酷暑,僅隆興寺的摩尼殿就繪圖幾大本。人們說:“梁教授你可真下得辛苦啊!”梁先生卻指著摩尼殿的鬥拱說:“我這辛苦算得了什麼,繪製祖先的神妙結構也算是一種幸福。繪製下來,保存下來,為後人,為保存國寶出一份力,也是作為現代中國人的一份榮耀啊!”
1963年,梁先生已是桃李滿天下、著作等身高,特別是作為建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築的總設計師,更是譽滿全球。然而他不顧年事已高,仍興致勃勃地又一次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築,並提出很多權威性的寶貴意見,為正定的文物保護指明了方向。
1966年,十年“動亂”開始。作為清末改良派首腦人物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的處境可想而知。然而心中隻有古建築的梁先生,就像當年北平解放前夕不顧生命危險保護北平古物一樣,於5月16日上午,急電正定文保所:“馬上把開元寺鍾樓的唐代板門拆下來,留在那裏怕是保不住了”。而當梁先生驚聞陽和樓被毀後,痛心地說:“如果有機會,別忘了重新修複。”
二
正定能被順利批準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在周長24裏的古城牆內保存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梁先生功不可沒。梁思成先生的關門弟子、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曾說:
“梁思成先生對正定很有感情,而且正定的文物、古建築,他都有深入的研究,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梁思成先生的得意門生、建設部高級顧問、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老先生,在為我的拙作《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正定》賜序中寫道梁先生“對正定這些古建築的建造年代、構造形製、藝術價值作了科學的評價,為正定的古文物保護、修繕和評介提供了權威的不可移易的依據。”
梁思成先生對正定古建築的特別關愛和高度讚賞,大大提高了正定人對古建築的熱愛和保護意識,建國初期的1953年,便成立了專門的文物保護機構——正定縣文物保管所,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隨後便展開了大規模的文物保護和修繕工作。
文保所成立當年,就對“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進行了碑體加固並新建碑樓予以保護。
1954年至1958年,先後投資26.5萬元,對隆興寺轉輪藏閣和慈氏閣進行了落架複原性重修,完全按照梁先生的測繪圖紙和照片,恢複了兩閣宋代古樸凝重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