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與鑒賞
作者:李陽波
台北故宮的國寶大部分來自北京故宮,在二、三層展廳中,展出的是一幅幅描繪和展示中國大好河山美景的山水名畫,其中有一幅舉世無雙的名畫,名叫《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是中國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兆+頁)的代表作,描繪的是山東濟南的鵲山和華不注山。鵲山位於黃河以北,山體渾圃;華不注山位於黃河以南,山體尖聳。畫中,趙孟(兆+頁)將兩座山分置於畫麵的一左一右,構圖左右平衡,鵲山漫圓,華山高聳,樹木茂盛,一派秋色美景,大氣古遠,被畫界譽為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鵲華秋色圖》並非一幅平常的風景寫生,而是趙孟(兆+頁)憑著記憶在異鄉畫就的,有著曲折動人的傳奇故事,被人們稱為“思鄉之畫”。那麼,《鵲華秋色圖》究竟是如何誕生的,為什麼又被稱為思鄉之畫呢?這還得從趙孟(兆+頁)和他的好友周密的一次聚會說起。
史書記載,趙孟擐是浙江湖州人,宋代皇窒後裔,他天資聰穎,才華出眾,深得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賞識,享有元代第一大畫家的盛譽,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曾在山東濟南做官。然而,他的這幅描繪濟南的《鵲華秋色圖》,卻不是在山東畫的,而是在他的家鄉浙江的家中畫就的。
趙孟(兆+頁)於公元1295年由濟南辭官回到了浙江,之後結交了不少朋友,周密就是其中的一位。周密是南宋文學家,與趙孟(兆+頁)以兄弟相稱。
相傳有一天,趙孟(兆+頁)、周密和幾位好友喝酒做詩。席問,大家談笑風生,說起曾經遊曆的名山大川,趙孟(兆+頁)更是向好友盛讚濟南山水之勝,談及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個渾圓敦厚,一個尖聳八雲,兩座山峰形態迥異,窮盡山之俊美巍峨,使在場的人為之神往。可當時,隻有周密一人默默不語,趙孟(兆+頁)很是納悶,周密為什麼不語呢?
原來,周密原籍是山東,出生在濟南,南宋末年曾任義烏令等職,宋朝滅亡後不再做官,便舉家逃難來到浙江湖州,從此再也沒回過自己的故鄉,思鄉之情與日俱增——
晚上,周密回到家,想到好友對自己家鄉山水的讚美,再聯想到他也許今生今世再也回不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了,不禁暗自神傷起來。
第二天清晨,周密直奔趙孟(兆+頁)家中,想訴說自己的思鄉之情,可見到了好友,又擔心他笑話自己多愁善感,不好意思說出來。最後在趙孟(兆+頁)的一再追問下,周密才說出了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秘密,希望趙孟(兆+頁)能再給他講講家鄉的山水……
聽了周密的話,趙孟(兆+頁)哈哈大笑起來,他旋即起身,到書房拿出筆墨,對周密說道:“想不到周兄本是離鄉久遠的山東大漢,對故鄉有著如此的思念之情,我一定滿足大哥的要求,不過小弟不才,文不盡言,言不盡意,唯恐有不詳之處,還是把故鄉的山水畫成畫贈與您,或許可以解周兄的思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