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剪紙藝術的從業人,王峰深諳”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之道。他創作的剪紙作品,無論在表現手法、題材以及作品的規格上都有獨到的探索和創新。他博采眾長,善於吸收容納,但是又絕不雷同抄襲,對即使類似的東西也要融入新的、自己的理解進去。在早期他就設計製作了大幅剪紙《九龍壁》、橫幅生肖剪紙,日本友人連續訂貨12年。1990年他的作品被帶到柏林、莫斯科,外國朋友讚不絕口;1991年,他開始設計蔚縣剪紙賀年卡,遠銷北京上海十萬餘張,1992年他為“中日建交二十周年”設計創作的《中B世世友好》等4幅作品,中日行家拍手叫絕……
這些豐碩的藝術成果,其實已經使王峰在蔚縣眾多的剪紙藝人中脫穎而出,但是他卻又在剪紙產業化、市場化方麵進行了探索,使他在蔚縣剪紙界,甚至全國剪紙界比別人走得更遠、更廣。
民間藝術隻有重視市場,形成產業,才會有大的發展和大的繁榮。沒有產業化作支撐,剪紙藝術就如同失去養分的花朵。提高以市場和銷售為核心內容的剪紙產業化發展水平,是蔚縣剪紙打造民族品牌的前提和保證。1978年,因為工作需要,王峰被調到剪紙廠供銷科任供銷科長,從此他在剪紙產業化的道路上開始了摸爬滾打。在此期間他不辭勞苦,跑遍了全國各地,為蔚縣剪紙打開了出路,銷售額和剪紙產量逐年增長。2002年後他又獨資興辦起了“蔚縣漢坤剪紙廠”,投入了大量資金,推出了一係列高中低檔剪紙禮品冊,滿足了社會和市場各層次的需要。他同北京漢坤公司開發了新剪紙50幅’、金鉑剪紙30餘幅。2004年初又開發紀念冊4個新品種,新剪紙27幅.水晶剪紙12種,新設計掛曆剪紙80餘幅 到目前為止總廠擁有廠房23間,設計師2人,刻、染高工各5人,職Z60多名,此外還有南張莊、北水頭、北門子、七街四個加工點,每年產品30多萬套。“漢坤剪紙”的品牌已經打響,成了剪紙行業的一道金宇招牌。這種種努力使蔚縣剪紙上升到高藝術、高產量、高效益的地位,也使王峰在剪紙產業化的道路上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麵。
為了解決蔚縣剪紙藝術的繼承和發揚的問題,王峰在2002年還獨資興辦了一所“蔚縣民間剪紙藝術學校”,為蔚縣剪紙培養了一大批後備人才,使更多的人從事剪紙業,這也為蔚縣剪紙走產業化道路貯備了更多的人力資源。
與時俱進、勇於開拓也是王峰的一大特點,2003年他出資6萬餘元購置了大量現代製作銷售聯絡設備,招聘專業人才,采用現代化的營銷手段,在蔚縣剪紙行業率先建立了以蔚縣剪紙藝術為主要內容的蔚縣網站,為蔚縣剪紙藝術的廣泛宣播建立起了現代的網絡傳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