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河北省書協副主席劉金凱
專題
作者:劉賢
我們編輯部一行此次去行唐采訪,該縣文明辦主任郤金環很鄭重地講述了一件事:今年5月,省會6名書法名家利用周末時間,專程來行唐,為孝義人物、道德模範代表舉辦專場筆會。當張建霞他們收到一幅幅墨香悠悠的書法力作時,深受鼓舞。“書法藝術結緣孝義文化,真好!”郤金環說。
回到石家莊,記者采訪了河北省書協副主席劉金凱,他是送書法藝術到行唐的六位書法家之一。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劉金凱依然很激動。他說,自己以一位藝術家的身份為這些孝義人物送去書作,同時,也獲得了一次人生教育的機會,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
劉金凱說,行唐打造孝義之縣的情況我早就了解。我在新聞出版局任副局長,“全民閱讀”活動是我主抓工作之一。2009年,“河北省全民閱讀活動”確定河北省三市三縣為試點,行唐是試點縣之一。他們把推進全民閱讀活動與打造孝義之縣相結合,通過讓民眾多讀一些孝義方麵的書,將孝義文化建設引向深入。孝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麵,吸收其優秀內核,倡導慈孝、重義,對於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都很重要。所以,我覺得行唐這個點選得很好,以讀書推進“孝義之縣”的深化,以“孝義”倡和諧促發展。
根據行唐的實際,我們在農家書屋的配備上,選送了大量有針對性的圖書。之後,我讓閱讀辦的同誌多次深入到行唐調研。通過他們調查回來的情況彙報,給我一種印象:行唐縣委縣政府對“以孝義治”縣高度重視,工作確確實實是紮實推進的。我們就從閱讀這個角度繼續協助他們把打造孝義之縣向前推進。
這次河北省糧食局原副局長韓鳳波先生發起“書法藝術走進孝義之縣”這個活動,問我是否可以參加,我馬上答應,並推掉其他事情。這次同去的書法家還有杜錫瑞。魏兵然、劉斌等幾位。劉金凱說,與張建霞、範蘭榮、閆文駛等模範人物見麵,聽了他們的事跡介紹,讓我十分感動。比如全國道德模範張建霞,才20多歲,本就是一個農家女,她將自己67%的肝捐給患癌症的公爹,其實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對非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作出如此大的犧牲,是因為她淳樸善良孝順的天性使然。這是人間的一種大愛,這種愛甚至超越了寶貴的生命。懷著十分欽佩的心情,我為張建霞創作了橫幅《彩霞滿天》,我希望她的孝義精神能夠播滿社會的天空,希望湧現更多張建霞這樣俠肝義膽的“中國好人”。
“你們想象不出來,當時的公益筆會現場,氣氛多麼熱烈。”劉金凱說,行唐孝子、慈母、恩父們的事跡,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藝術家。在當時的情景下,似乎隻有多寫些作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創作精品,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釋放,得到升華。通過這次送書法活動,藝術家們與行唐的道德模範們結下了深深情誼。
河北省書協、石家莊市書協,近幾年組織的公益活動越來越多,書家深入到社會中去,不僅是為百姓送藝術,對於書家本人也非常重要。劉金凱認為,除了書藝之外,一個書家還要注重兩方麵一是做人,人正則筆正。做一個社會中的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很多事情都能打動你,你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二是筆墨當隨時代,藝術家不能閉門造車,要到群眾中去,社會中去,這樣的創作才會富於時代氣息。
行唐選出來的孝義人物,活生生地生存於社會,是很好的社會行為典範。不隻是書法界,社會各界都應該去學習。劉金凱說,他有一個想法,除了繼續推動全民閱讀活動在行唐深層次開展外,還要讓書法這種傳統文化進校園。孝義之縣能否成為千秋基業,關鍵在下一代,通過讓他們感受傳統文化,培養高尚情操,對孝義的理解和踐行才能更深刻、更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