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作者:劉賢
米老虎的家,與村裏其他農家院同樣簡樸,連房子的設計風格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但他卻擁有令一村子人羨慕的財富——女兒米娜成箱的獎章、獎牌。
今年25歲的米娜,就出生在河北省行唐縣,小時候患有腦癱。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她以一匹超級大“黑馬”的姿態橫空出世,一舉奪得兩枚金牌,並兩次打破世界紀錄。
一個腦癱患者,何以能在高手如雲的世界級競技場上一舉奪魁?因為在她的背後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父親——米老虎。
米娜1986年出生後不久,就被確診為腦癱。米老虎帶著她跑了許多醫院,花了許多錢,都不能醫治,無奈之下,他四處托人轉借了許多有關腦癱兒童康複的書籍,學習腦癱康複訓練技巧,春夏秋冬,日日夜夜,重複著那些簡單機械的康複訓練,教會米娜一個又一個動作要領。
米娜患有腦癱,可是米老虎並沒有把女兒當殘疾人看待,他要求女兒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學習,勞動,他希望女兒長大後能夠自食其力。
米娜左手伸不開,力氣小。為了鍛煉她的左手,米老虎想了各種辦法,拿東西時他要求女兒盡量用左手:妻子洗衣服時,就讓米娜去提水,把髒水倒掉,把幹淨水提來,而且一定要用左手:米老虎還經常把皮帶綁到椅子上,讓米娜用左手一下下用力拽,一次要拽滿10至20下,否則不讓吃飯。
米娜剛開始學走路時,右腳落地重而左腳過於輕,顯得有些瘸,米老虎就一遍遍地糾正她,要她注意鍛煉左腳的支撐力。因為從小鍛煉,米娜的左腿恢複得不錯,不注意很難發現她的殘疾。
米娜活潑好動,米老虎就特別注重培養她的運動能力,除了對她左手左腳的針對性訓練,還注意對米娜身體機能的鍛煉,家裏的農活,耕地、種地、收割、澆水,家裏的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一樣不落教她去做。
雖然女兒有先天智力障礙,但米老虎還是把她送進了學校。開始,米娜學習不太好,經常會累得喊頭疼,有時還嚷嚷著“我不上學了”。可是米老虎並沒有因此心軟而答應女兒的要求,而是教育女兒一定要上學,要有文化。於是,米娜的學一天天上下來,一直上到了高三。雖然文化課成績不太好,體育成績卻一直不錯。
在父親的苦心培養下,米娜的性格也非常健康,開朗活潑,愛說愛笑,是一個讓人喜歡的陽光女孩。
2004年,米老虎聽說省市殘聯要選殘疾人運動員,就為米娜報了名,並被初步選定為市級殘疾人運動員。那年冬天,他陪孩子到秦皇島市進行山地自行車訓練,經過教練測試,認為米娜根本不適合山地自行車,隻能回家待分配。看到米娜為此心灰意冷,他再次找到省市殘聯領導,希望再給米娜一個機會。在他的努力爭取下,省市殘聯領導決定讓米娜參試田徑訓練。春節,米娜回家探親。她告訴父親,教練讓她主攻鉛球、鐵餅、標槍三項,訓練很累很苦也很枯燥,要練臂力,練爆發力,練準確性,還要練姿勢,僅為一個動作,就經常練得渾身汗濕透。但是教練告訴她,練好了可以參加省裏乃至全國全世界的比賽,可以爭獎牌,為國爭光。
米娜刻苦訓練,進步很快。她第一次參加省裏的殘疾入運動會,就拿到了金牌,隨後,她參加在重慶舉行的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囊括了F37級女子組標槍、鐵餅、鉛球三枚金牌。從此,她一發不可收,頻頻參加比賽,每次都能獲獎。
米娜從腦癱患兒到奧運雙料冠軍,有父親的睿智和綿綿如山的愛做支撐。所以,每次獲獎,她都要恭恭敬敬把象征榮譽的獎章獎牌帶回家,交給父親。她已經走得很遠,但她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幫她改寫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