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動力,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教學方法包括主要的程序是呈現任務——實施任務——完成任務。下麵以會計英語課程中“Accounting Equation(會計恒等式)”的教學為例介紹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情況。
1.呈現任務。在呈現任務前教師必須清楚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設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教師可以將本章課程的任務分解為較簡單的小任務,教師將各小任務明確告訴學生,讓學生可以有目的進行學習和探討。
2.實施任務。為了便於學生分析各小任務,教師可以將全部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分析任務,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集思廣益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基礎會計知識,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完成任務一,各小組總結出會計要素包括Assets(資產)、Liabilities(負債)、Owners’Equity(所有者權益)、Revenue(收入)、Expenses(費用)、Profit(net income or net loss)(利潤)。
接著,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任務二和三,通過分析段落可以找出各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包含的內容。比如Assets(資產)的定義是指“Assets are economic resources owned by a business that are expected to benefit future operations”(資產是企業擁有的預期會使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受益的經濟資源),資產中包括cash、receivables、inventories、buildings、equipment等。
再次,讓學生分組討論任務四及其任務五,得到會計恒等式Asset=Liabilities+Owners’ Equity,變體等式為Assets -Liabilities =Owners’Equity(or Net Asset)、Net income ( net loss ) = Revenues-Expenses和Assets= Liabilities +[Owners’Equity +(Revenues-Expenses ) ]。
最後,教師引導全部學生在課堂中一起大聲說出經濟業務的發生對會計等式各個會計要素的影響的4種類型(細分為9種情況)來完成任務六。再讓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答案,即 Increase one asset and decrease another asset、Increase one equity and decrease another equity、Increase one asset and increase one equity、Decrease one asset and decrease one equity。
3.完成任務。通過以上任務的實施,學生已經對會計要素、會計恒等式及經濟業務對會計要素的影響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時,教師需要下達一個終極任務來驗證學生運用會計等式的熟練程度。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教材的實例,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繼續引導,學生之間仍可以相互探討共同完成。
(三)情景模擬教學
教師模擬實踐將生動形象的英文會計資料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根據會計資料,教師創設情景,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也可以更真實體會實際工作環境。比如在學習“The Accounting Cycle(會計循環)”時,首先,教師根據Accounting Cycle的步驟設計情景,分別設計Analyzing business transactions from source documents、Recording in journal、Posting to general (and subsidiary) ledger accounts、Adjusting the general ledger accounts、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Closing temporary accounts等六個情景。接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整個會計循環的業務核算,鼓勵學生用英語模擬場景對話。再次,各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小組總結發言,由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給出得分,最後,由教師總結發言,指出各小組的優缺點和錯誤之處。通過情景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整個英文賬務處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