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戰略決定成敗(1 / 2)

孫子曰:“兵非多益,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孫子·行軍篇》

打仗不在於兵力多就好,隻要不輕敵冒進,並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夠了。

這是孫子對取勝要素的高度概括,也是孫子戰略規劃的基本思想。“並力”,就是集中兵力。孫子的集中兵力主張,基於“精兵”的思想。“料敵”,就是判明敵情。孫子的判明敵情主張,基於“先知”的思想。“取人”,就是獲得人心。孫子的獲得人心主張,基於“親撫”的思想。“取人”是固內,固內是根本;“料敵”是明外,明外是前提;“並力”是戰法,戰法是利劍。若用“精氣神”理論來比喻,以為,“取人”是“精”,“料敵”是“氣”,“並力”是“神”。一個人有了“精氣神”能上進,一個集體有了“精氣神”能興旺,一個國家有了“精氣神”能發展。由此可見,孫子的“並力、料敵、取人”的思想是取勝六字訣。

“並力”指導我們在企業管理中一定要集中兵力。企業的大目標要集中,不可有諸多目標;實現企業的大目標也要集中兵力,不能麵麵俱到、拖泥帶水。

台灣地區工商界的許勝發先生說:“做事不要想太多。每天早上出門前隻要想:‘今天有哪三件事要做?’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問自己:‘今天有哪三件事沒做好?’一天的工作和自省也就夠了。”這是經驗之談。人生路上的集中兵力其實很簡單,這個“並力”的過程中有“料敵”和“取人”,明確了每天要做的三件事情(實際是最重要的事),總結了每天沒做好的三件事(實際是最值得汲取教訓的事),這就是“料敵”(判明自己的情況);通過以上的“並力、料敵”,思路清楚,頭腦清醒,目標明確,信心倍增,這就是“取人”。

當今世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日本的索尼(SONY)公司,但是,索尼公司在創業之初卻是曆盡坎坷的。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井深大自成年之後,決心開創自己的事業。起初,他研製過計算尺,做過電飯鍋,開發過高爾夫球用具和其他日用品,但都失敗了。井深大從失敗中汲取了一個深刻的教訓:一種產品的決策關係到自己企業的存亡,盲目開發,盲目生產,隻能導致一次次失敗。

井深大深思熟慮後決定:開發一種當時其他公司沒有搞過的產品:把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結合起來,把電子工程的綜合技術用於日常消費領域。

有一天,井深大在日本廣播協會本部美國人的辦公室裏看到一台磁帶錄音機,他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我要生產的產品!”當時,日本國還沒有人生產這種錄音機,也沒有人懂得它是如何製造的。井深大一旦作出決策,馬上全力投入磁帶錄音機的研製,到年底,終於研製出日本第一台G型磁帶錄音機。但是,由於產品體積大、重量也大、價格高,所以產品滯銷。

井深大毫不氣餒,他看準了磁帶錄音機的巨大潛在市場和妙不可言的前途,與技術人員晝夜奮戰在一起,終於又研製出一種結構簡單、堅固耐用、體積小、售價低的磁帶錄音機,並成功地把它推銷到全日本各中小學校、政府機關和企業,為開創索尼事業奠定了基礎。

50年代初,半導體晶體管技術剛剛起步,井深大立即看到了其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他不惜重金從美國購買了半導體專利,先於美國眾多的競爭者,於195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當年銷售額即達250萬美元。二年後,井深大又研製出袖珍型半導體晶體管收音機,還成功地將產品打入美國市場。

SONY的事業在不斷地發展、壯大。時至今日,索尼公司已擁有員工4萬多人,其產品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公司年銷售額達五十多億美元,這些全賴於當初的正確決策:生產電子與機械相結合的新形式的日常生活機電用品。

李曉華是從北京知青中崛起的知名企業,他的發展經曆被人們津津樂道,廣為傳誦。

李曉華作為個體戶第一次到廣州進貨時,正值T恤衫、變色眼鏡、牛仔褲走俏,雖然獲利可觀,但他並未為之所動。

他偶然來到廣交會陳列館,站在一台美國進口的冷飲機前凝視了許久,然後問道:“小姐,這台飲機怎麼賣?”服務員說:“3600元,這是展品,不賣。”

李曉華靈機一動,立刻找到了經理,費盡了周折才把冷飲機買下。當他把冷飲機運回北京時,幾乎囊空如洗了。沒有多久,就進入夏天了。他把這台新鮮玩意兒運到北戴河海濱。他與當地人合作辦了一個冷飲點,當地人出場地、人員,辦營業執照,他出設備。賺錢各拿一半。

於是這個臨時的冷飲“合資公司”開張了。來避暑的人們,遊完泳了、玩累了或在太陽光底下走乏了,看到這個清爽冰涼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汗排起了長隊。五角錢一杯的飲料;接一杯,那種清涼甘甜勁兒直沁心脾。這成了北戴河海灘浴場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