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為什麼豐田公司的霸道廣告引起了如此多的中國人的反感?並且豐田公司的道歉聲明沒有挽回“霸道”汽車的命運?
問題2:正確的危機公關應該怎樣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贏回客戶的心?
豐田公司的公關危機
山路崎嶇,一輛豐田“陸地巡洋艦”迎坡而上,一輛看起來笨重的“東風”大卡車被車後麵的鐵鏈拉著;行駛在路上的一輛豐田汽車引來路旁一隻石獅的垂首側目,而相對而立的另一隻獅子還抬起右爪敬禮。這則廣告的文案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這則頗為霸道的廣告於2003年第12期刊載在《汽車之友》及美國《商業周刊》上,豐田新車廣告中文版剛一露麵,在讀者中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看到過這兩幅廣告的讀者大多數認為石獅子有象征中國的意味,而讓它們向一輛日本品牌的汽車“敬禮”、“鞠躬”的豐田霸道廣告。而另外拖拽卡車的“豐田陸地巡洋艦”廣告,多數人則認為,廣告圖中的卡車有影射國產東風汽車之嫌,同時綠色的東風卡車形象相似於我國的軍車,同樣具有汙辱中國之嫌。
細看兩則豐田廣告,可以看出這兩則廣告都在傳達同一個信息,那就是:霸道!
霸道。現代漢語詞典給出解釋:不講理,蠻橫。豐田的兩則廣告則正是精準明確地傳達了這樣蠻橫的信息:惡劣條件下,東風卡車隻能被豐田車拖著才能前進;豐田駛過之處,連石獅子也“不得不尊重,不得不敬禮”。針對於“霸道”的人和事,人們大多表現出的情感是反感、厭惡。豐田公司將本意為平原的Prado譯為“霸道”,並用廣告去錯誤闡述,根本用意為引導一種不良的價值取向。
選擇這樣的畫麵去廣而告之,其做法極不嚴肅。這兩則廣告一經出台,國內各大媒體一時間紛紛發出質疑,網絡上筆誅口伐之聲更是連綿不斷,甚至有的網友將其廣告內容進行特殊化處理,對豐田汽車這一霸道行為進行諷刺。
對輿論強大的壓力,豐田公司及負責製作此廣告的盛世長城廣告公司先後向中國讀者公開致歉。
豐田公司選擇在中國推行這樣的廣告創意的行為十分愚蠢。一個有爭議點的產品,利於人與人的口碑交流。可一旦廣告出來的效果是負麵的,即使製造了爭議點,產生的也僅僅是產品的負麵口碑,使得大眾抵製對其消費。同時,豐田公司最主要的失敗原因是麵對負麵口碑效果的傳播的無所作為。麵對媒體與顧客的質疑,豐田公司不主動的表現實在是讓人難以認同,隻是在事後發了一個道歉聲明就企圖一了百了,對受損的品牌形象不采取任何補救措施,直接導致了新款“霸道”車的銷售遭遇滑鐵盧。
針對這則廣告,有媒體聲稱,這是豐田的變相宣傳手段,想憑借爭議之聲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在短期內一些引起爭議的廣告可能對企業知名度或產品銷售等方麵產生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對企業的品牌更具有破壞性。
廣告本身雖然是以影響力進行衡量的,同時一個能夠引起爭議的廣告,應該說是一件好事,這無形中擴大了廣告的力度,並且應用合理,對企業的品牌樹立、產品宣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誤應用,相應的負麵效果就會蜂擁而至。因此,風險也就更大,同時也就要求對創意高度的掌握要精於他人。
在國外有比較成功的例子,意大利的服裝品牌貝納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世紀80年代之後這一品牌廣告都具備一定的爭議性。它的創意多是源自一些被廣泛關注的社會、政治問題,如冷戰、艾滋病、環保、非洲難民、宗教等。在某些文化裏麵這些問題是被忌諱的。這使得它的許多平麵廣告上都在推出的時候被禁,且即刻成為報紙、雜誌上的頭條新聞,被廣為討論。但是爭議歸爭議,被禁歸被禁,貝納通的廣告始終沒有引起廣大民眾的反感,相反這使它更具關注度。貝納通的這些廣告能成功,正確的爭議廣告策略是功不可沒的,第一,它不利用創意去表達庸俗的問題,品牌的某種品位由此凸顯;第二,它針對的消費群體是思想開放的年輕人,適當的叛逆可以促進消費者產生價值認同感;第三,貝納通並非隻致力於爭議廣告,常規廣告同時並存,作用在於維持品牌的知名度。如此的廣告策略,不但成為貝納通提升品牌價值的揚聲器,而且為企業節省了不少廣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