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零售業全麵互聯網化的戰略對策研究
電子商務
作者:李劍橋
內容摘要:本文以我國百強連鎖企業發展現狀為切入點,研究零售業及電商的發展特征,探索傳統零售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發展趨勢。針對我國零售業互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基礎設施落後、信息化建設不強、營銷方式不當以及企業自身優勢不足等問題,提出構建現代化物流配送體係、線上線下有機整合、實行精細化經營管理和探索新型消費模式的戰略對策。
關鍵詞:零售業 互聯網化 融合發展 戰略對策
在信息化世界中,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充分享受網絡帶來的經濟成本和信息資源。傳統的零售模式已滿足不了現代的物質需求,傳統零售中的規模、成本、技術及服務優勢也不能保證零售企業在網絡時代的支配地位。零售業全麵互聯網化是現代社會進步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如何提升消費者購物的便捷性是值得電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基於此,本文從我國百強連鎖企業發展現狀入手,研究零售業及電商的發展現狀,探索傳統零售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最後,提出我國零售業全麵互聯網化的發展策略,為我國零售業轉型升級提供相關建議和對策。
我國傳統零售業與電子商務發展特征
近年來,我國傳統零售業發展呈現增速放緩、成本攀升的態勢。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相關數據可知,2010-2013年全國百強企業銷售額平均增幅下降約13.9個百分點;其中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達21.1個百分點。雖然2013年百強企業銷售額突破2萬億元,但增幅首次下降至個位數,僅為9.9%;百強企業銷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也在持續下降,從2010年的10.6%下降到2013年的8.7%。
雖然我國百強連鎖企業零售額呈現增長的態勢,但是其增幅卻處於下降水平,表明我國百強連鎖企業發展放緩。於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進入了發展高潮。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Q1市場交易規模達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7.8%。據艾瑞谘詢最新數據顯示,截止至2013年底,去年全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突破十萬億元同比增長24.9%。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網絡平台開啟了新高潮,Q2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2.8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具體的2012-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從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來看,2012年,我國電子商務Q1市場交易規模達1.74萬億元,同比增長25.2%,環比增長-5.2%;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Q1市場交易規模達2.24萬億元,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5.8%。從整體來看,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增長保持在20%左右,而環比增長率波動幅度較大。
從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行業構成來看,我國電子商務中中小企業B2B所占比重最高,約占50%以上,存在小幅下降的趨勢;規模以上企業所占比重次之,約占25%-30%左右,也存在小幅下降的趨勢;網絡購物所占的比例也較高,且呈現上升的趨勢,我國電子商務Q1中網絡購物比重從2012年的12.5%上升到2014年的19.9%;在線旅遊預訂所在比重約為2%左右。
傳統零售業與互聯網零售業融合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互聯網及電商的方法,促使零售業的購買方式、支付平台、交流模式以及傳播方式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品牌門店變成了消費者的“試衣間”,傳統零售業麵臨巨大的挑戰。因此,傳統零售企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走全麵互聯網化發展的道路。但是網絡零售也存在很多弊端,諸如消費者無法了解商品信息,網絡零售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需要將二者融合,促使兩者優勢互補、平衡發展。因此,傳統零售業與互聯網零售融合發展是我國零售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第三方支付改變傳統的現金交易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購,網購的虛擬性及特殊性要求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作為零售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衡量交易能否成功的關鍵指標。傳統零售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往往采用現金交易的方式,而網絡零售則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寶。第三方支付打破了以往零售企業與消費者交易必須雙方碰麵接觸的束縛,降低了零售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很好地解決了雙方的信任問題。據我國支付清算銀行運行報告數據可知,2013年我國共完成互聯網支付業務150.01億筆,交易總金額達8.9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5%和30.0%。由此可見,第三方支付已成為商家與消費者交易過程中重要的付款方式之一,零售業全麵互聯網化的發展也促使第三方支付逐步替代現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