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上小學後,胡大白開始按照學齡兒童的規律來教育培養他們。一、二年級要大量讀課外書,三、四年級要集中力量解決作文問題,五、六年級要解決孩子的創新思維和對事務的思辨能力。當然,不管什麼階段,首要的是做人,要樹立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上學了,孩子的生活圈變了,生活方式也變了,要教孩子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熱心集體事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要有責任心,關心他人,熱愛勞動,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要愛護公物,拾金不昧,積極參加各種比賽,爭取有一到兩個愛好,並形成特長;要學會與同學交往,等等。
胡大白的小兒子楊保中,從小患神經性耳聾,上小學一年級不會與同學交往,因為他聽不見別人說的話,也沒有人和他玩。胡大白發現後就鼓勵他,你的手巧,會做玩具,可以給同學做玩具,然後一起玩;你看了很多書,可以把書上的內容編成故事給同學們講,結果不少同學和他玩了。她家距離小學很遠,有三裏地,但每天上學、放學都有同學陪著他,聽他講故事,有時講到家,其他孩子還不願回去。保中高興了,再也不孤獨了,也鍛煉了自己講故事的能力。他三年級時,自己還把編的故事寫成科幻小說《小白鴿曆險記》,有15000字,這都是他平時給同學講的。
二年級要讀大量的課外書。胡大白的幾個孩子因為上學前就“見多識廣”了,懂的東西多,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一學完拚音就如虎添翼,就能看大量的課外書了。當時幾個孩子的最大興趣就是胡大白從鄭大圖書館給他們借書。大約在二年級下學期,保中的語文考了98分,胡大白當時問他,怎麼考得不好也不哭,他說:“哭不是中國人的象征。”當時胡大白還年輕,有點氣,就脫口而出:“你語文考得這麼不好,今年暑假不給你借書了(指課外書)。”保中一聽號啕大哭起來,怎麼也勸不住。那時候對孩子的最大懲罰就是不給他借課外書。可以說幾個孩子二年級之前讀的課外書摞起來能跟他們的身高一樣。由於他們閱讀了大量的優秀的課外書,他們知識麵廣,各方麵的知識都涉獵,不懂的他們學會了查字典、詞典、辭海,他們的知識積累以幾何增長模式增長著。他們的思維能力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經常提的問題連胡大白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們對求知有了更加強烈的興趣,那是他們神往的科學殿堂。
當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時,他們跟別的小學生一樣都會遇到一個攔路虎,那就是作文。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孩子所有課程的進步,也會使孩子失去成為優秀學生的信心。孩子在一、二年級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又有大量的感性知識,也訓練了孩子觀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有了寫作文的基礎,三四年級時主要是教孩子怎樣寫作文。
胡大白學習景山學校一位特級教師的經驗:寫十篇作文不如一篇作文改十遍。就是讓孩子每寫一篇作文,就把這種類型的作文的格式、寫作方法、特點都講清楚,並能把內容表達得豐滿,結構安排得合理,語言通順,沒有病句和錯別字,不是隻會寫一篇作文,而是知道作文怎麼寫,怎麼能由寫不好到寫好。這樣孩子能寫十篇作文(實際上是寫了一百篇),也就能掌握好一種文體,也就不怕寫作文了,以後的問題就是怎麼提高了。一般地說,孩子四年級學完,作文寫得就比較精彩了。這不僅對孩子今後的寫作文、寫論文,甚至寫專著能打下好的基礎,而且對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認識事物的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於語法的認識和理解也會迎刃而解。
在上小學四年級之前,胡大白還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科學素質。
從哪些方麵培養呢?
一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她千方百計地引導孩子渴求知識,激起孩子的求知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來自各方麵的發問,而且要誨人不倦,要積極鼓勵孩子提問題,對現成的答案提出質疑,同時要支持孩子的創造精神。
二是培養孩子嚴謹的態度。上小學一、二年級就要養成錯誤不出家門的習慣,孩子的作業開始一定要給父母檢查、指出錯誤,然後讓孩子認真改正,並要講明,為什麼不能出錯誤,可以講一些打基礎的重要性的故事,如建築師設計房子不能有分毫偏差等。從第二次開始,就先讓孩子自己檢查,檢查出來錯誤就要好好誇獎,檢查不出來也不要批評,要幫他檢查,告訴他檢查錯誤的方法、訣竅。這樣的做法,一般要複習40次以上,孩子就基本上掌握了。但40次以後,盡管孩子已經會檢查出錯誤,而且基本上能改好了,但還要看一遍,可能有1/10的幾率會複查出錯誤。但一定要堅持,這又要堅持兩個月以上,甚至更長一點,等孩子完全能勝任,並形成習慣,可以不定時抽查了。這個功夫一定要下,雖然有好多家長可能會強調自己沒時間,但一定要把小學一年級上學期“養成錯誤不出家門”這個習慣當成天下第一的事。另一個關鍵是要把這個習慣讓孩子長期保持下去。胡大白的幾個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時語文、數學幾乎都是100分,就是因為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到三年級以後,有作文和其他課程,語文就不要求滿分了,再高的年級數學也不要求滿分了,事實上也很難得滿分了,但失去的分必須明白為什麼失去。好多孩子在出錯之後會說:“這個題我會,是我粗心了。”胡大白是這樣告訴她的孩子的:“知識掌握不住不是粗心,而是不準,如果每天早晨你穿鞋子,你會左腳穿著右腳的鞋嗎?還是知識掌握得不準確,不熟練。”她的幾個孩子作業都是又幹淨又準確,好多年以後翻看起來仍然很舒服。
還有一個好的習慣是教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胡大白常用的方法是,孩子會做題後,讓孩子會出題,進而會出比這個題更深的題,或類似的題;再就是讓孩子會講故事,會講題,會說明為什麼這樣做,等等;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思辨,胡大白和她的丈夫在孩子小時候經常找話題與他們辯論,也讓他們互相爭辯,後來孩子們還敢對書上說的、老師講的說不。
胡大白注重養成孩子們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她家門前有個小馬路,單程1000米,孩子稍大一點就要每天跑個來回。胡大白夫婦兩人也跑,誰跑了就在自己那一格裏貼一麵小紅旗。看似簡單,要堅持下去可不容易,因為這是個集體活動,又因為父母以身作則,就能堅持下去。這不僅使孩子有了健康的身體,而且磨煉了他們的意誌。楊雪梅中學時是學校的長跑冠軍,她說:“我現在任務這麼重都能應付得了,全靠小時候打的好底子。”
三是讓孩子盡快獨立。孩子上初中之前要從各方麵鍛煉他們能生活自理,也會做些簡單的家務,要讓他們盡快在各方麵獨立。楊保中是11歲上的初中,他因小時候發高燒造成了神經性耳聾的後遺症,30分貝以下的聲音他都聽不見,可他個子長得高。開學第一天老師安排座位,他分在第五排,他既聽不見老師的聲音,又看不清老師的口形,中午回來就讓胡大白去找老師說說給他調在第一排。胡大白說:“咱家的規矩,就是上了初中,自己的事自己辦,你耳朵聽力不好,要求調在前邊這是合理的,你去找老師說,他會答應的。”下午放學回來,保中很高興地對胡大白說:“媽,老師給我調到第一排了。”這件事也增強了這個內向孩子的自信。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鄭州市要舉行“白鴿杯”中學生圍棋賽,校團委廣播通知報名,而保中根本聽不清廣播內容,也就沒去報。同班同學知道他圍棋下得好,問他為什麼沒去報名,還說現在報名已經截止了。保中一聽就急了,中午吃完飯就往學校跑,在校團委書記門口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書記上班。書記很詫異,聽了保中的敘說,就問你怎麼證明你的圍棋水平高?保中說:“書記,你會不會下圍棋?”書記說:“好,如果你贏了我,就把你的名字補上,讓你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結果是,保中贏了,而且代表學校去參加市級比賽,他獲得了鄭州市第三名的好成績。這件事說明保中靠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爭取到了機會並獲得勝利。
四是讓孩子正確麵對挫折。幾個孩子上中學後,由於小學基礎紮實,有創新意識,學習都比較好,各種社會活動參加得也比較多。如保中那次參加的鄭州市少年圍棋賽,他哥哥楊保成也參加了,那年他13歲,取得了鄭州市第一名。中學有中學的規律。初中的關鍵是初二,因為初二增加了物理、化學等新課,很容易造成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高中的三年最關鍵的是高一,因為高中的學習,綜合性強了,高一必須打好基礎,但成績好的孩子也會遇到挫折。
那是保中上高一的事,保中以河南賽區數學、計算機兩門獲奧林匹克聯賽第一名的好成績出了名,報紙、電台都上了。1991年元月去參加全國奧林匹克數學比賽(也稱冬令營),全國聯賽是由6萬人選出81人,這次比賽是從81人中選21人參加國家集訓隊。為迎接這次全國比賽,河南省準備參賽的幾個孩子由省教育廳組織在河南師範大學集訓。一共測試了6次,保中每次都是滿分,是河南這幾個孩子中成績最好,又最穩定的,全國數學奧林匹克普及委員會、河南省數學學會、鄭州市教育局和鄭州一中的老師,都看好保中。但考試結果出來,保中落選了,而且是與選上的隻差一人。而聯賽時的全省第二名(也是鄭州一中的學生)以二等獎的成績選進了國家集訓隊,這對保中的打擊比較大,臉色蒼白,一句話也不說。保中小耳朵不好,人比較內向,但很要強,連全國奧林匹克普及委員會的主任裘鍾滬都為他惋惜,安慰保中說:“你考得也不錯,年齡還小,回去讓你去理科班上,明年再參加考試一定能行。”這話是當著鄭州一中送考的特級教師蔣庚說的。回鄭之後,記者采訪,蔣老師如實說,鄭州一中黃昆選取國家集訓隊,楊保中選進了理科班。結果,報紙、電台都公布了,另外,按照以往的慣例,“計算機”就不再組織“冬令營”,而是選參賽的每省的第一名直接到國家集訓隊。一中的老師都把希望寄托在保中去參加計算機的集訓隊。保中從回到家就很少說話,專心準備計算機。
春節過後,理科班開學了,保中沒接到通知,又接到全國計算機奧林匹克普及委員會的電話,由於河南省當年考試用的機型落後,取消河南省參加集訓隊的名額。兩個沉重的打擊壓向保中,真不知保中怎麼承受。胡大白和蔣庚老師去找北大的招辦主任,說起保中麵臨的情況,主任很了解保中的成績,當場就給發了北大數學係的保送通知書。胡大白還是不甘心上理科班的事,又找到裘主任,他說你們讓河南省教育廳和省數學所開個證明,他再去找教育部。三周之後,批準的文字下來了,但保中不是正式理科班學員。如果全國聯賽選不上,還回鄭州一中上高中。如果國家集訓隊進不了,也不能保送到北大。這真是兩難的抉擇。胡大白把這個情況向保中說了,給他三天讓他自己去考慮。三天之後,他說:“媽,我選定了,去上理科班。”他說:“人生能有幾回搏?我上理科班還有可能去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如果去上北大,會很輕鬆,沒有壓力,也很榮耀,但我一生再沒有去參加世界奧林匹克競賽的機會了。”胡大白說:“你不後悔?假如全國聯賽沒選上,還要回鄭州一中去讀高中,保送的機會也沒有了,怎麼辦?”他說:“我認了,我經過了努力,沒達到,我不遺憾。回去上一中,有啥丟人,一中是河南最好的高中,許多人還上不成呢。參加高考也不怕,全中國每年有上千萬人參加高考,我參加了不丟人,考不上北大我也認了。”孩子說到這,胡大白明白,保中雖然剛滿16歲,但他能麵對複雜問題,學會了怎樣對待挫折,經曆這一次,對他一生的成長很有益處。果然保中因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在理科班很快就脫穎而出。1992年全國數學聯賽中他以滿分成績勝出,又參加了全國比賽,在81位優秀選手中又順利選進了國家集訓隊,在中國科技大學的集訓中,他又以最優秀、最穩定的成績選為國家隊,出征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三十二屆世界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以滿分獲得了金牌。中國隊的領隊、中國科技大學的嚴教授說:“保中的答卷,嚴謹、縝密,書寫得像印刷的一樣,無可挑剔。”當年他也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係。
其他的孩子也有受挫折的時候,胡大白都是給更多的關愛,不諷刺,不打擊,不挖苦,在嚴峻的現實麵前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樣孩子才不會被輕易擊垮,才不會選擇錯誤。
五是讓孩子學會規劃人生。孩子的路隻能自己走。胡大白的態度是,在孩子上高中以後,讓孩子盡早學會規劃人生。胡大白在幾個孩子學前,小學三四年級以前下的功夫比較大,以後隻是與他們一起探討學習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以及在他們遇到難題時幫他們一把,讓他們能突破難關。胡大白一直要求他們從小盡量獨立,所以很少在學習上看著他們,監督他們,也沒有在生活上對他們有什麼溺愛,反而用的具體的時間也不多,特別是上初中以後。但胡大白對他們高中後的選擇卻特別重視,“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兩個女兒喜歡中文,她們選擇了中文係;我的兩個兒子喜歡理科,他們一個選了化學,一個選了數學。我都尊重他們的意見。家長可以提不同的意見,可以介紹各方麵的信息,但最終的選擇權屬於孩子。我的大女兒大學畢業,一直從事文學事業,是一位文學雜誌的編審,她很高興,我也很滿意。二女兒後來從事管理工作,她又學了管理學的碩士、博士,我也很支持。大兒子在美國康涅迪克大學取得了化學博士後,工作幾年又想學金融學,又考取了弗吉尼亞大學,我也支持。二兒子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到斯坦福大學工作三年後,他也愛上了金融學,又考了斯坦福的博士,我也沒有反對。他們在抉擇前,都與我做了認真的協商,我覺得他們的理由充分,在以後的工作中都能有清楚的人生規劃。他們活得很充實,工作也有業績,個人也獲得不斷的成長和進步。”因為胡大白的孩子們每一步的選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們既有長遠目標又有近期打算,所以他們生活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