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翁呂邁:脫卻戎裝臥西溪
藝術天地
作者:莊月江
前些日子,九秩畫翁呂邁給我寄來新書《雛鳳集》。這集中所繪赤膊雞,是呂翁86歲至89歲四年間的作品精品。
我與呂邁相識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我高中同學王用鈞兄陪同到西溪近畔慶豐村采訪呂邁。那時,呂邁已離休在家,過著一位藝術家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愜意日子:“脫卻戎裝臥西溪,半畝方田獨自犁。竹菊梅蘭隨意種,老夫喜聽五更雞。”
王兄與呂夫人是同事,進入呂家,並不覺得生分。呂邁得知我供職於衢州日報社,說他在空軍時曾在衢州機場呆過一段時間。如是,我與他就有了一層親近感,後來成了忘年交。
呂邁1925年生於江蘇金湖縣,幼年入私塾,1944年從淮南藝專畢業,參加了新四軍,戎馬倥傯,轉戰大江南北。1978年,呂邁轉業到浙江文聯從事書畫藝術研究與創作,並與沙孟海、餘明諸先生籌建浙江書法家協會與浙江畫院。工作之餘,呂邁筆不離手,以寫字、繪畫、作詩、篆刻為樂。他是20世紀下半葉至當今,中國有影響力的詩書畫印“四全”者之一。
《雛鳳集》是呂翁送我的第四本書。他畫赤膊雞,別具一格,獨立“雞”群。1993年5月,杭州辦過一次“呂邁百雞畫展”,莫樸先生在畫展《前言》中寫道:“他畫的雞,不落俗套,用墨用色用筆,強烈而又含蓄,抽象而又具體,黑與白、冷與熱、動與靜、大與小的巧妙布局呈現出千姿百態。古稱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在他的作品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賞心悅目,使人感到他畫的雞具有人格化、情理化和生活化。”不久,杭州電視台專門拍攝了專題片《呂邁畫雞》。
我珍藏著呂邁送的好幾隻雞。呂邁畫赤膊雞,用筆簡,存墨少,卻畫出了雞的百態:有立,有跳;有作相鬥之狀,有作戲嬉之態;有出籠之歡躍,有淋雨之狼狽;又有高瞻遠矚者,或作護雛慈視者。他的一隻隻雞,簡直呼之欲出,觀賞者甚至可以聽到“咯咯”或“喔喔”的雞叫聲。呂邁采取擬人化的手法,賦雞以性格,例如《三鼎圖》《我後犯人》《回頭識世情》《可讓三分相處,莫為一粒傷情》等,實為人間百態。正如呂邁自己所說:“吾畫雞,非為畫雞而畫雞也,乃畫人們常見之事耳。”
呂邁喜畫赤膊雞,緣於1987年回老家省親,他在《雛鳳集·自序》中寫道:“1987年,母親生病,我回故鄉探親。見到我媽養了十幾隻雞,其中就有三四隻赤膊雞。每逢晚上歸宿,總是要喂雞一些糧食,雞群中的同夥不讓赤膊雞靠近啄食。我看在眼裏,想到舊社會的窮人,也像這樣被人欺侮,如同我們小時候家貧受人欺一樣,於是產生了畫赤膊雞的想法。”《雛鳳集》中第二幅畫,是四隻覓食與嬉戲的小雞,題曰:“我母親養的雞夠我畫一輩子還畫不完呂邁回味之作”。而畫冊的第一幅,題為“雞之初”,畫的是一個變形的雞蛋中尚未出殼的嬰兒雞,別出心裁,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