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看非公有製經濟發展(2 / 3)

二、深化經濟體製改革,激發非公有製經濟活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堅持公有製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製力以及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製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一)、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

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是經濟體製改革,經濟體製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決定》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部署深化經濟體製改革,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和亮點。十八屆三中全會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和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擬就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全麵深化改革方針。而且依據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們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不斷提高,宏觀調控體係更為健全,主客觀條件具備,我們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上邁出新的步伐”,提出了“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重大理論觀點,從根本上認清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必須發揮市場與政府“兩隻手”的作用,但市場所起的作用應該是決定性的。可以預料,這將極大的“有利於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有利於抑製消極腐敗現象”。[4]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和政府的關係,這將對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和更廣闊的空間。

(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激發非公有製經濟活力

三中全會決定從多個層麵提出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製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的改革舉措。在功能定位上,明確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產權保護上,明確提出公有製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製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強調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製度;鼓勵非公有製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製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這將推動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三中全會中對非公有製經濟的這一規定,無疑有利於非公有製經濟打破以往的壟斷形勢,進入壟斷行業,讓民企在市場環境下平等參與競爭。從長遠看,非公有製經濟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還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走出國門。國家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激活民營經濟,開放更多的領域,包括高新技術的認證等等,搞活民營經濟的前景越來越廣闊。隨著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對民營企業的實實在在的支持會越來越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我國非公有製經濟企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三、優化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