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時間
精品閱讀軒
作者:惠軍明
【導語】
時間,真是很奇妙的一種東西,那麼虛幻地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卻又那麼真實地遊走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時間無影無聲,如夢如幻,卻一路輕歌曼舞,似花若霧,鋪就了我們有聲有色的人生之路。珍惜時間,讓人生少一分無奈與遺憾吧!
選文一 珍惜時間
時間經過
翁秀美
存一份執著人生的曠達情懷,便是老去又何妨?
時間,是甚麼呢?現代漢語解釋為:是特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續不斷的係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
時間甚麼時候開始的呢?無法溯其源頭。老輩人給我們講故事時,說不出具體時間,隻能籠統地講:在很久很久以前……
天地間,我們仰望天空的渺遠,崇拜山的偉岸,讚歎水的寬容,喜愛花草樹木的千姿百態,欣賞魚蟲鳥獸的頑強生存。時間,讓大自然在不同時期呈現複雜多變、豐富多彩、漫無邊際的美。因為時間,事物外在的美在驚豔之中很快轉化或消失;因為時間,人類精神與藝術的美又成為永恒。
時間細數一年年的日升月落,草長鶯飛,描畫天上的月圓月缺,守候塵世的人來人往。
江南小鎮,寬闊的庭院,老而舊;幽靜的小巷,深而長。踏著青石板,心瞬間安寧。河中鵝鴨鳧水,河邊女子正浣洗,棒槌聲聲,水珠碎了又圓;牆根下閑坐的老婆婆和身後房屋融為一體,陽光下,仿如看見舊日時光裏風搖荷葉般的清秀臉龐。時間微笑而過,鬢發間開了朵花兒。
在一家木工作坊停留。隨著刨子一下下推進,半卷的刨花漫然飛出,香味四溢,專注的目光下,刻刀遊走處,木質如玉,紋路清晰,實用的生活用品、生動形象的工藝品在耐心與寂寞裏悄然生成。時間穿行於木片中,衣襟上沾了些木屑。
記憶中,老家牆上一鏡框的照片將歲月懸掛。時間給了我們美妙的童年,兄弟姊妹排排站,眼神純淨,衣裳窄小,摟著肩膀,笑容羞澀。簡單又溫馨的黑白照,盡管有些泛黃,邊角卷起,折痕多處,卻把一個曾經真實存在過的空間定格。時間在邊上掠過,百味雜陳,睫毛上掛滿淚珠。
看書的時間裏,知曉了食物發酵王國的美味。糯米落入酒曲,轉化為糖,發酵成酒;加入麵肥的麵團,發酵後膨脹,氣孔均勻,瑩白如玉。發酵的過程,將食物轉化成另一種生命特征,帶著宿命感,緩慢而醇厚。時間深情嗬護,伴著壇子裏的生命走向新生。
也許,隻有時間是最滄桑最厚重的行者,它有停不下的腳步,走不完的行程。千年前孔子就曾對著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迅如白駒過隙,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大文豪魯迅一生都在拚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時間卻難以回頭。《圍城》的結尾,那隻走慢的老鍾,敲響五個鍾頭前的時辰時,鴻漸正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柔嘉正在家裏等鴻漸回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然而,時間終究過去,美好願望也成過去,不可改變。
幼年,快樂不知時日過,年少的青春,一抓一大把,奔跑著揮霍;奔到中年,猛然醒悟,開始小心翼翼,倍加珍惜。青春固然一去不返,但如何對待還要看人的心態。蘇軾很早就爽朗地吟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倘能不失對未來的追求向往,存一份執著人生的曠達情懷,便是老去又何妨?
寫以上文字時,時間正經過,給我靈感,容我思索。人生短暫,唯願光陰與我,兩不相負。
(選自《香港文彙報》2013年3月6日,有刪改)
[含英咀華]
散文語言優美,構思獨特,文氣縱橫,字裏行間流瀉著別樣的光芒,讀來令人愛不釋手。這樣的文字,如一籬菊花,讓人的心變得寧靜芬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