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倒敘描述,含蓄深情。倒敘式描述就是先高度概括出地點人物,再描述人物的具體行為,最後點明人物的具體身份及其行為的意義。這種方法頗似拍電影,先是遠鏡頭,然後是中景、近景,最後是特寫鏡頭,人物由模糊到清晰,感情由含蓄到深沉。
4.變換人稱,與你對話。將第三人稱改為第二人稱,由單純的事實敘述變成與材料中的人物對話,這也是散文常用的表達方法。這樣既有客觀事實的敘述,又有“我”的直抒胸臆,行文自如,敘議兩便。
【例文展示】
夢回紅樓
陳 瑤
幽靜的林子醞釀著幽靜的哀傷,樹的軀幹擋住了所有探索的目光。幾許陽光鑽進這沉默的小世界,灑落在墨綠的文字上,形成斑駁光影。書中那個朦朧的“異度空間”,是否也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上演著編排好的戲劇?蕩漾的水波送著女孩的船遠去,開啟她下一程的生命旅途。此番前去,是幸還是不幸呢?女孩輕聲的歎息回蕩在水麵,徘徊著久久不肯散去。
這是曾經在我的夢中,重複了一次又一次的場景,那麼真切,仿佛自己便是那水,那夕陽。船中之人,又是如此熟悉,宛如帶淚的芙蓉。
還記得初讀《葬花吟》時,走在那妙麗的午後。“花謝花飛花滿天”,片片粉色的花瓣迷住了我的雙眼,找不到前方的路,而黛玉的世界隻剩下淚水和片片落紅。“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看繁花占滿枝頭時,甚好,斑斕的色彩彰顯著自然的魔力。可一切總有時間限製,世間不會存在一萬年不變的事物,就如那句“沒有什麼可以永恒”,隨著時間的流走,自然的魔法會逐漸失效,直至最後走上凋亡的命運。許多年後,有誰會記得那枝頭上曾有一朵淡雅的花兒存在過?
有人曾說,命運是一本難以捉摸的書,前一頁還是天堂,翻過一頁就是地獄。而她,又何嚐不是在天堂與地獄間徘徊。望著疼愛她的外祖母,關心她的寶玉,似乎目光所能觸及的地方都是幸福的天堂。但越是在手中的東西,越不真切。她孤身一人,就像池塘中唯一的睡蓮,沒有荷葉的保護,一陣風都有可能將其折斷。而時光總是自顧自地前行,從不理會她。
或許是這嬌弱的人兒知道的太多太多,玻璃般的心碎了便是碎了,再過多久,也不會複原。她隻寄希望於那些能飛走的靈魂,“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也許在遠方,會有她靈魂的棲息之所。
終究,在那個聒躁的盛夏,她永久地沉睡了。那曾在階前竹下停駐的婉麗的身影,最終消失在靜謐的月色中。生與死,看上去如此遙遠,可其實它們本就是鄰居,正如歡喜與哀愁一樣。
她沉重的歎息似乎從竹林深處傳出,滑入我的耳中,好像在反複闡釋著那個叫黛玉的女孩的一生。
目光離開那幽靜的一如黛玉瀟湘館前的竹林的林子,落在手中的書上,那些輕輕的夢影悄然離去,消失在我的視野外。而她那難以掩飾的寂寞、憐惜以及懷想從她眼中流露出來,流入我的心中。
幽靜的林子依舊編織著過往的夢,片片花瓣在夕陽那如歌的行板下,散落了一地。
[點評]
文章字裏行間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優雅與優美。說它優雅,是因為文章將黛玉描寫得“宛如帶淚的芙蓉”;說它優美,是因為作者優美的筆觸,如“幽靜的林子醞釀著幽靜的哀傷”,開篇營造了哀婉的氛圍;“在那兒,會有她靈魂的棲息之所”,中間遙想,寄托了美好的願望;“片片花瓣在夕陽那如歌的行板下,散落了一地”,結尾色彩繽紛,讓人感傷。作者除運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的修辭手法外,還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融注到了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之中,繪形繪神,含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