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寫作之:語言有文采
閱讀集訓營
作者:張興武
【寫作指導】
散文作為語言藝術中的奇葩,可以說它是語言繪成的圖畫,是語言奏出的音樂,是語言刻成的浮雕。下麵提供幾種使散文的語言有文采的方法,供考生參考:
一、從遣詞造句的角度進行藝術加工,包括用詞、句式等
有人統計,《荷塘月色》一文中共用了26個疊字。這些疊字錯落有致,朗朗上口,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氣舒展,給人以音韻和諧的美感。在動詞的使用上,本文也堪稱典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一句,一“瀉”一“浮”運用得巧妙,恰當。再次是富於變化的長短句、整散句的交錯運用。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些句子既避免了單純使用整句或散句所造成的死板,又使文句參差交錯,節奏明快,顯得極為活潑,自然。
二、從修辭方麵提升
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排比、引用,這三種修辭手法是高考散文的三大法寶。
1.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這裏簡單介紹其中的兩種。(1)暗喻,一般用“是”“等於”“成”等比喻詞。如:“北京的隆冬幹燥寒冷,沙粒和雪珠刮在臉上,等於火星迸上一樣,灼辣辣地痛。”本體“等於”喻體。(2)借喻,本體不出現,隻出現喻體。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比喻心理、地位等隔閡,本體不出現於句中。
2.排比在散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就是增強語言氣勢,有時可以使作者抒發的感情更加強烈。這一點最適宜用於散文。其種類有:(1)成分排比。如:“我們總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總希望所有的機緣都能在同時出現,總希望整條路上都是和風麗日、鳥語花香,卻沒想到,追求完美的我們,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一種極端的不完美。”(2)句子排比。如:“見到茂密的森林,你隻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大河,你隻要無愧地做了浪花裏最純淨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隻要無愧地做了雲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3.引用這種修辭手法是寫散文時常用到的。在文章中引用別人的話、典故、名言、詩文、故事或俗語等都算是引用。引用可分為明引與暗引兩種。(1)明引,直接寫出出處。如:“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說的‘無入而不自得’,就是這種作用。”(2)暗引,沒有寫出出處,直接引用。如:“‘吹麵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摩著你。”
三、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
散文的藝術手法多樣,或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或寓情於事,因事見情;或寓情於物,托物言誌。具體來說,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繪形繪神,為情造境。這種方法是作者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彙集起來,融注到一個或一串意象中,創造出一個景中有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畫麵,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聯想深化,開拓意境。這種方法就是在描寫此時此地的景象時,聯想到彼時彼地的情形,實現此時此地與彼時彼地的融會貫通。文章有了這樣的融會貫通,便有了感受的加深和思想的升華,便增加了詩意的芬芳。如一篇寫父愛的優秀學生習作,作者先寫父親的辛勞和微微彎曲的背影,然後又聯想到父輩的形象,這就將對父親的歌頌升華為對父輩的歌頌,感情更為真摯,主題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