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我走出川大,成了一名記者、編輯。後來成了一個小說家。因為寫小說,多年後我在川師中文係謀到一份教職,教書為生。前些天,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放了《紅與黑》的影碟,正是錢拉·菲力普主演的老版。放映前,我講了我們當初為它看得擠破頭的經曆,學生們心癢癢,無不摩拳擦掌。但放映時,卻沒出現群情激動的場麵,他們甚至有一點走神。當放映到於連猶豫不定是否要硬闖德·瑞拉夫人的臥室時,我們當初是屏住呼吸看的,而今天的學生卻看笑了,笑他婆婆媽媽的!後來,我也暗笑了,時間,畢竟已經過去了快30年。
(選自《四川日報》2010年12月24日,有刪改)
閱讀上麵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1.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
(1)是的,卡夫卡就是這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晚之後,文史樓側門外一片狼藉,仿佛打完了一場局部戰爭——勝利和光榮自然屬於司湯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寫大仲馬、巴爾紮克及其作品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自己在四川大學觀看電影《紅與黑》時的場麵是“前一天側門前就有同學用凳子、椅子、磚頭搶占位子,放映的時候,蹲著、坐著、站著、趴著的都有,還有人在為一個立錐之地而互敬拳頭!觀眾起碼有兩百,而電視機最多二十吋”,而30年後自己為學生放映時學生“卻沒出現群情激動的場麵,他們甚至有一點走神”。結合社會背景,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認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秀麗、劉玉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