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用類文本閱讀之:科普文章(2 / 2)

拉奎拉的蟾蜍並不是在地震發生前行為出現異常的第一個例子,曆史上曾多次出現有關這種現象的報告。地震發生前,一些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的行為都會出現異常。在1975年的中國海城,很多人發現蛇鑽出巢穴,1個月後,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襲擊。這是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因為當時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溫度低於0℃,冒險離開蛇洞對這些冷血動物來說無疑是一種自殺性行為。

然而,無論是爬行動物從冬眠中蘇醒,兩棲動物逃離池塘,還是深海魚類遊到海麵,都隻是個別現象。由於大地震較為罕見,即使對動物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觀察其行為變化預測大地震也很難做到。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身為開放大學生物學家的格蘭特當時一直對蟾蜍群落進行監視。她回憶說:“這非常具有戲劇性。所監視的96隻蟾蜍幾乎在短短3天內變成0。在此之後,美國宇航局與我取得了聯係。”

宇航局科學家當時一直對岩石受到強大壓力時的化學變化進行著研究。他們希望確定這種變化是否與蟾蜍大批撤離有關。他們在實驗室進行的測試表明,蟾蜍的撤離確與化學變化存在聯係,地殼能夠直接影響蟾蜍生活和繁殖後代的池塘的化學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學家弗倫德指出,在受到強大壓力時(例如地震發生前的巨大構造力),岩石會釋放出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進入周圍的岩石,在抵達地表時,它們與空氣發生反應,將空氣中的分子轉變成帶電粒子——離子。他說:“空氣中帶正電的離子會導致人出現頭疼和惡心、反胃症狀,同時也會導致動物血液中的應激激素5—羥色胺水平升高。”此外,離子也會與水發生反應,將水變成過氧化氫。一係列的化學反應影響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機物,將無害的有機物變成對水生動物具有毒性的物質。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製。科學家指出,需要進行全麵徹底的測試和研究。格蘭特表示,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令人信服的潛在地震預測機製,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動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將發生並作出反應。她說:“岩層在地震前會發生一係列變化,如果動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那才是怪事。”弗倫德指出,可以預測地震的現象很多,動物出現的怪異行為隻是其中之一,“我們需要了解這些信號之間如何發生聯係,如果發現幾個信號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我們便可以得出將會發生地震的結論”。

(選自《科學之友》2012年第2期,有刪改)

1.請簡要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題目是“動物預測地震之謎”,這裏的“謎”指的是什麼?請結合文本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畫線的句子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製”,請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這個“機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為一篇科普文章,這篇文章的語言有什麼特色?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