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府之地誰稱王 第七章 背義忘恩襲盟友,將計就計陷雄關(1 / 2)

卻說劉璋自請來劉備屯住葭萌關以拒張魯,近來連聞捷報。先是全殲了來犯的一萬漢中軍,斬殺了張魯大將扶禁、尚存;而後巧取天蕩、定軍、米倉三山,奪下了張魯為進取西川而苦心經營多年的三處屯兵聚糧重地;進兵陽平關,不僅嚇得漢中軍不敢出關迎戰,更在關下大敗張魯請來的西涼鐵騎。一個個好消息讓劉璋樂得合不攏嘴,屢次重賞一力主張請劉備入川的張鬆。

這一日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劉璋正在府中飲酒做樂,忽見張鬆急匆匆走了進來,一張奇醜的臉上滿是喜悅之色。如今的劉璋看張鬆這張醜臉卻是分外順眼,含笑問道:“永年何事前來?莫非是我那兄長又傳來捷報?”

張鬆施禮後道:“正是。劉使君使人傳書,說涼州生亂,馬超已率兵火速回轉。陽平關去此強援,旦夕可破!”

劉璋大喜,問道:“涼州發生何事,致使馬孟起突然收兵?”

張鬆道:“當日韓遂部將閻行在陣前受傷,馬超便命人送他回涼州修養。不料那閻行的傷竟是假的,借馬騰前來探望之機暴起發難,將馬騰並其二子馬休、馬鐵一起誅殺,隻有馬騰從子馬岱僥幸逃脫。馬騰死後,韓遂起兵奪其疆土,收其部屬,又將馬家上下數十口殺得一個不剩。馬岱孤身入漢中找馬超報訊,馬超自然無心再助張魯,已經率兵回涼州找韓遂報仇了。”

“天助我也!”劉璋鼓掌大笑,“看來玄德兄長不日便可平定漢中,擒捉張魯,吾之大患將除矣!”

見劉璋欣喜,張鬆卻收起臉上的笑意,上前一步道:“主公,鬆欲進一心腹之言,乞退左右。”

劉璋先是一愣,但如今他對張鬆信任有加,隨即便揮手命侍候在廳中的僮仆婢女退下。

張鬆見廳中已無旁人,遂再近一步,壓低聲音道:“主公,鬆以為如今正是對劉玄德下手的良機!”

這一言如石破天驚,將劉璋震得臉色大變,結結巴巴地道:“永年何……何出此言?玄德乃我兄長,又於我有援手拒敵之義,我對他下……下得什麼手?”

張鬆苦笑道:“自從鬆向主公獻計請劉玄德入川,已不知有多少同僚故舊在人前人後罵鬆為背主小人。其實鬆與眾人所見相同,亦知劉玄德梟雄本色、猛虎心腸,近之必遭啖食。所以獻此計者,實欲驅虎吞狼也。今劉備大勝在即,若任其奪取漢中,必將引得勝之師還攻西川,為禍之烈當勝張魯百倍!為今之計,莫若乘其不備奪回葭萌關的控製權,將劉備困在漢中,坐視其與張魯爭鬥。劉備失了根基,實力必然大減。再與張魯交戰,此消彼長之下多半會兩敗俱傷。到時主公隻須派上將提一旅之師出葭萌關,則玄德、張魯一虎一狼皆除,漢中之地亦入囊中也!”

聽了張鬆的計策,張魯麵上陰晴不定,心中顯然正經曆天人交戰。

張鬆看劉璋遲疑,撲倒在地長跪進諫道:“時機稍縱即失,望主公速做決斷。豈不聞‘當斷不斷,反遭其害’!”

見張鬆如此懇切,劉璋為之動容,起身親自將他攙扶起來,感歎道:“吾今日才知張永年乃真國士也!”

次日,劉璋派一秘使往白水關來見楊懷、高沛二將,呈上劉璋親筆書寫的秘信。楊、高二將覽信後都神色凝重,彼此計議半晌,這才有了決斷。兩人即日備辦牛羊美酒,率一千精兵押送著往葭萌關來。在關上麵見劉備後,兩人說主公得知玄德公連戰連捷,特意遣他們送來酒食勞軍。

劉備甚喜,說道連番勝利都是前方將士用命之功,欲親自將酒食送往前方犒賞將士,隻恐葭萌關有失,因此拜請二位將軍暫代守關。

楊懷、高沛二人聞言大喜,心中都笑劉備是自取死路,急忙連口應承不迭。

劉備當即與二將交割了防務,自領白眊兵出葭萌關往前方而去。

劉備前腳剛走,楊懷、高沛便秘會葭萌關守軍中原屬劉璋的將佐,當眾出示劉璋親筆秘信,言明要於當晚襲擊劉備留守關上的人馬,奪下葭萌關的控製權。

劉備自到葭萌關後,仁而愛眾,寬以服人,深得軍民之心。當時便有不少將領提出異議,以為此舉實為背恩負義之行,若當真做了,必招天下人恥笑。楊懷、高沛早有提防,立時喚出預先埋伏的刀斧手,將反對的十餘人加以叛逆之名當場斬殺,餘者盡皆斂聲屏息,不敢再言。

當夜,楊懷、高沛果然乘劉備軍不備發動突襲。劉備將精兵都交給龐統帶去攻打漢中,留在葭萌關的不過三千老弱之兵,再加猝不及防,竟被楊、高二將或殺或擒,一舉全殲。有劉備心腹冒死闖出關門去追趕劉備報信。

劉備聞報後大驚,急忙率兵回轉,到葭萌關喚楊、高二將答話。不多時二將登上城頭,劉備正色道:“我受你主劉季玉之邀來此,不辭路途之遙、山川之阻,不避征戰之苦、刀兵之險,隻為保你西川安寧。你二人怎敢反來害我?若季玉得知此事,豈容你等?”

關上的西川兵將聽了,個個滿麵羞慚,都覺自家主公做事忒不地道。

楊懷見軍心動搖,便一手扶著城牆垛口,一手指點劉備大罵道:“大耳賊,天下誰不知你最好噬主?前有援陶謙而占徐州,後有依劉表而據荊南。今來我西川,名為助戰,實相圖耳!我主劉益州已識破你狼子野心,特遣你家將軍奪回葭萌關。你若識相,趁早退去,任憑你和張魯如何廝並,我方絕不幹涉。再敢羅唕,本將便提兵出關斬你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