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知音(2 / 2)

“見過象山先生,晚輩劉漢章,白鹿洞書院學生。早聽誰陸先生學問名聞四海,如雷貫耳。今日一見,可謂得償夙願。”劉漢章走上前去,向陸九淵自我介紹道。

“這位小兄弟不必客氣·····”陸九淵看了看劉漢章,點了點頭,向朱熹問道:“晦庵兄,這位小兄弟是你的高足嗎?”

朱熹瞅了瞅劉漢章,緩緩地對陸九淵說道:“算是吧,不過這孩子學得更多的是陳同甫,葉水心的一套法家學說,主張北伐中原,你要是不來,現在我們還在學堂之中辯論。”

陸九淵聽了朱熹的介紹,“哦”了一聲,聲音顯得頗為驚奇,眼光上下打量著劉漢章,說道:“如今南朝民風苶弱,金人占據中原多年,朝堂之上的肉食者們,也沒有幾個有心規複祖宗的基業了。卻沒想到草野之中,卻尚有‘直搗黃龍,還於舊都’大誌的年少才俊,《論語》上講:‘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這真是可喜可賀,國家幸甚!”言語之中,顯得頗為興奮。

劉漢章聽了陸九淵的話,知道他也是當時朝野之中,所謂的“主戰派”,登時覺得遇到了知音,不由得心中又對這位陸象山先生親近了許多。問道:“象山先生,您也主張北伐中原嗎?”

陸九淵聞言,不由得拈髯大笑,對身後的一位學生說道:“楊簡,我記得我曾經跟你說過為師早年的事情,你來告訴這小兄弟為師的故事吧.”

那叫楊簡的學生躬身稱是,走上前來,劉漢章看他的樣子,和朱熹,陸九淵的歲數幾乎差不多,足有五十多歲上下。但他居然還是陸九淵的學生,劉漢章心裏琢磨,估計他的情況,應該也和朱熹的蔡元定差不多,是大師兄級別的。

楊簡對劉漢章說道:“恩師早年,在家鄉潛心讀書,經史子集,無所不讀。而對於《三國誌》,以及《十七史》當中的宋齊梁陳諸史,頗為精研。而對於靖康以來的國朝曆史,更是銘記五中。恩師說,從那時開始,他老人家感念國殤,半壁江山淪於異族之手,就開始逐漸放下書本,勤奮學習起了武術,刀槍劍戟,氣功拳腳,無所不練,隻盼望有朝一日,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甚至士族進身之階的科舉考試,恩師也是視之如同敝屣。”

陸九淵聞言,笑道:“楊簡說我對科舉‘視之如同敝屣’,這是有點過譽為師了。說實話,我到底還沒有那麼看破紅塵,忘記功名,倒不是我貪圖什麼榮華富貴。是因為當今之世,如果沒有科舉功名,再有衝天的宏偉抱負,又有何用武之處?連陳亮那樣睥睨天下的豪邁之士,如今也潛心準備科舉禮部試。當年皇帝要授他官職,這小子居然對皇帝說什麼‘吾欲為社稷開數百年之基,寧用博一官乎’?現在總算開竅了,踏實了。畢竟拿個功名,才有機會實現他‘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