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授密歌》注釋
太極篇
作者:江海潮
《太極拳授密歌》是太極拳理論的秘中之秘,是對太極拳練到高級層次的簡練概括,它以32個字敘述了鍛煉者的知覺狀態以及兩人對練時的過程、現象、心理感受。
【歌訣原文】
無形無象,全身透空。
應物自然,西山懸磬。
虎吼猿鳴,水清河淨。
翻江倒海,盡性立命。
這裏假定甲乙兩人對練,乙進甲退,以甲的感覺為例說明。練習者甲的感覺是無形無象、全身透空,就是在意識上和天地融為一體,仿佛處於透明空間和混沌的混合狀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天氣、氣壓、溫度環境中,感覺有所差別。
【注釋】
一、無形無象,全身透空
太極拳是中國道家修煉動態養生的技術。按道家理論,人身是一個縮小的宇宙,其靜態表現為宇宙的一部分,叫做天地人三才混沌狀態。
二、應物自然,西山懸磬
“西山懸磬”的“西山”,在這裏指人的胸腔骨架。在太極拳裏胸部被稱為金,金在八卦裏代表西方。腰到肩部就如一個懸掛的磬。
甲在無形無象、全身透空狀態下,感覺是非常靈敏的。當甲乙對麵站立,乙用力推來的時候,甲感受到乙力氣的微微壓迫,並隨壓迫而身勢順勢調整,而不是感受到乙力量的衝擊。甲就像用繩子懸掛起的磬一樣,當別人用手指一推,“磬”感覺到一個力在其表麵沿一個方向搓動自己,使自己打旋;乙手指要通過磬的重心垂線很難,因為隻要方向稍偏一點,磬就會隨手指進退旋轉,手指卻奈何不了磬。對甲來說,這叫做應物自然——受乙方推動而動,甲沒有任何勉強。
三、虎吼猿鳴,水清河淨
當受到乙外力時,本來如懸磬般安靜的甲,因外力而旋轉,並讓外力沿切線前進。這個旋轉是乙的外力向同一個方向搓揉(類似搓麻繩)壓迫而造成的,不是甲自願的。甲在外力逼迫下旋轉時發出的“哼”聲,是吸氣產生的聲音,如虎吼。
當乙外力前進遇不到力點要回撤時,外力產生回撤拐點之後,有一個靜止的瞬間。此時,甲黏隨撤退的外力在短距離內迅速自發釋放出衝力,同時,甲把吸進的氣呼出來,發出“哈”聲,如猿鳴。
“水清河淨”是說“哈”過之後甲進乙退,雙方回到開始形態,一切回歸宇宙混沌常態,吸呼之間一個輪回就結束了。
四、翻江倒海,盡性立命
這是評論。是說以腰為主宰的鼓蕩翻騰運動是產生這個結果的根本形式。《易經》認為人體的腰部為水,是凜冽深沉之大水。甲在乙的推動下,腰部隨之左旋右轉運動,如翻江倒海。立命的高級形態就是一切任其自然回到生命的出發地,即所謂窮性達化。
這32字完整描述了兩人對麵鍛煉產生哼哈二氣具備的身體條件、哼哈二氣的表現形式、伴隨哼哈二氣產生的結果。這個動態過程用語言來清楚描述是比較難的,今不揣冒昧,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大家注意,也希望大家拍磚灌水,早日解密這首經典歌訣,方便愛好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