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到延燒數月期間,希臘雖獲千億美元援助,解了一時之渴,但危機的長期隱患,未現根本緩和及明顯轉好的態勢,其產生的衝擊波開始擴散到同樣有主權債務隱憂的“歐豬四國”。這也使希臘危機,成為治理歐洲危機的最重要一役。希臘脫歐,放棄歐元,其他國家也會效仿,歐元體係徹底瓦解。
希臘危機給歐元區經濟複蘇所帶來的打擊是空前的,歐元彙率的急速持續性下挫,演變成全球性股災,石油和黃金價格也應聲下跌。歐洲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哀歎危機把歐洲經濟“一夜打回十年前水平”,“末日預言家”魯比尼也悲觀地預計,歐洲這場危機有可能連累世界最大的負債國日本和美國,致使世界經濟陷入“雙底衰退”的泥潭,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經濟學教授達尼·羅德裏克更是指出,希臘危機再一次證明了“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民族國家”之間的不可調和的衝突。
作為援助執行的三大機構,歐盟委員會、IMF及歐元區集團,都期待希臘傷筋動骨的外科手術式改革,這才有了2010年5月份高達1100億歐元援助的方案,算是肇始於2009年底的希臘債務危機“第一季”修得了正果。
之後,歐盟及IMF相後撥付了四筆貨款到希臘賬戶。豈料,預料中希臘“改革”進展緩慢,2011年5月,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再次落井下石,穆迪、惠譽和標普等開始“拉黑”希臘,眼看要到手的第五筆120億歐元的援助就這麼被拖延,2011年8月份到期的數十億歐元債務違約預期強烈,希臘又“危在旦夕”,以時任盧森堡總理容克為首的歐元區17國財長集團,在2011年7月2日電話會議中,決定再次給瀕於休克的希臘“輸血”,2012年2月,各方批準了對希臘的第二輪援助,這樣總的援助金額上升到了2400億歐元。從這一刻起,我們把希臘債務危機稱為“第二季”。
2013年到2014年,希臘各項財政緊縮的改革有進展,失業率下降,經濟出現增長,歐洲援助款分批次按期打到了希臘賬戶上。
然而,好景不長,2014年第四季度,希臘經濟逆轉,出現衰退,失業率大增。這導致了希臘政治突變,反對國際援助協議的政黨,扶搖直上。
2014年底,以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翼政黨大選獲勝,聯合組閣。2015年1月新政府一上台,立即宣布擱置已有的希臘與國際債權人之間的協議,暫停所有議定的改革,要求重新談判,最終形成了長達5個月至今的僵局,演化了“希臘債務危機第三季”。
希臘有話要說
6月21日,數千示威者聚集在布魯塞爾,懇求歐盟團結起來。同日,數百民眾也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集會,要求歐盟幫助深陷債務危機的缺錢成員希臘。而在希臘雅典,7000多示威者走上街頭,高舉著橫幅,上麵寫著:“支持齊普拉斯,開創新歐洲”,“別恐嚇人民,國家不出售”。
總理齊普拉斯表示,如果不減免債務,他將拒絕任何協議。他稱,“如果歐洲樂見分裂及持續的征服,那麼我們將做出說‘不’的重大決定,並為人民和國家主權的尊嚴而奮戰。”
希臘獲得的2400億歐元的援助中,大部分來自德國,希臘債務減計不大可能被德國人所接受。在希臘債務第一季之時,已經有過國際債務減記一半的安排,再減記已經沒有談判空間。
眼看減計不成,希臘盯上了二戰賠款,要求德國支付高達1700億歐元以上的戰爭賠償。這一要求被德國打回。
希臘政府發言人塞克拉瑞迪斯對Agora報紙表示,“政府尋求的解決辦法將包括有減免債務、較低的初步預算盈餘、不減薪和下調養老金,以及投資計劃和重振經濟”。“債務減免並非是意識形態上的困擾或象征性的舉措,而是幫助人民脫離苦海及經濟東山再起的必要條件”,他並稱。
據英國《泰晤士報》6月18日報道,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表示,如果希臘在債務談判中讓步太多,他不僅僅可能讓自己的政黨走向失敗,還有可能失去老婆。齊普拉斯的妻子名叫佩裏斯特拉·貝蒂·巴齊亞娜。她的政治立場比丈夫齊普拉斯要偏左得多。從法律上講,貝蒂和齊普拉斯並沒有正式結婚,因為他們沒有按照希臘法律的要求在教堂舉行婚禮。現在兩人隻是住在一起,“妻子”哪天看不順眼,摔門出走,也是無不可能。齊普拉斯說的“讓步太多會丟老婆”一語,應是大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