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現任財長瓦魯法基斯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借用1946年9月6日美國國務卿拜恩斯的曆史性《希望的演講》為例,要求最大債權國德國仿效美國。拜恩斯的演講標誌著美國戰後對德立場的改變,給了這個墮落之國一個暢想複蘇、增長和回歸常態的機會。瓦魯法基斯說:“70年後,我的祖國希臘也需要這樣一個機會。”
2015年7月3日,希臘雅典,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現身憲法廣場發表講話,再度號召希臘民眾在7月5日的公投中投否決票。2015年7月7日,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召開全體會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言。容克稱,盡管希臘公投結果否決了歐盟援助方案,他反對希臘退出歐元區。
在美國讚助的1953年債務減記計劃——馬歇爾計劃,以及來自意大利、南斯拉夫和希臘的移民勞動力的助推下,德國開始重生。
瓦魯法基斯寫道:“針對援助希臘的道德反對聲音很多,他們不讓希臘人民擁有實現自身複興的權利。希臘經受了和平時期任何國家都不曾經受過的大規模緊縮,以致其經濟一蹶不振,而如今更嚴苛的緊縮要求,正加諸在這個經濟上麵。沒有債務紓困計劃。沒有提振投資計劃。當然,也沒有人為這個跌倒的民族發表《希望的演講》。”
教政治學的科麗娜·伊利亞祖說,財政困難和國家尊嚴促使好在公投中選擇投反對票。“他們待我們像殖民地,或像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奴仆。”
會重開談判嗎?
資本管製以來,希臘出口業每周損失8000萬歐元,而進口原材料和產品的短缺額已高達6億歐元;旅遊業每天損失5萬遊客的訂單。希臘希望能減記債務,目前債務已達3127億歐元,為希臘GDP的174.7%。
歐央行報道稱已經給希臘提高了緊急注資限額,提供了15億歐元,但會不會繼續注資和提高限額,還得看公投後的新協議。路透社報道稱,公投前的一周時間裏,受債務違約的恐慌,儲戶從希臘銀行中取走42億歐元。
希臘最大銀行、希臘國家銀行行長勞卡·卡策利對BBC記者說:“為二三十億歐元的差異,歐元區和希臘撕破臉皮去冒險,這是不明智的。”
的確不明智。希臘要是退出歐元區,希臘定會陷入“萬劫不複”,而歐元和歐元區經濟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要是逼著希臘出售國家儲備的黃金來還債,國際黃金市場會衝擊,希臘今後進一步複蘇的能力也將喪失,希臘債務危機第四季、第五季還要上演。
與4年前時任希臘總理的帕潘德裏歐祭出的全民公投計劃相比,希臘的“地位”,已經發生改變。4年前的希臘是急需外部援助和資金注入的希臘,帕潘德裏歐的公投計劃,不僅中途夭折,還導致帕潘德裏歐辭去總理之職。而4年後的希臘,則是一個大部分承諾的外部巨額援助已經到手、共計2400億歐元基本上彙入自己賬戶的希臘,“債多不愁”,大不了破產了事。目前希臘的談判優勢是,如果國際債權人不減債或不繼續給救命錢,之前借到的債就不還了。假如歐元流動性枯竭,歐洲央行若不行使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希臘將被迫啟動本國貨幣德拉克馬,這事實上形成了退出歐元區,以歐元區國家為主力的國際債權人的權利將大受損失。
說到最後貸款人角色,這一點正是希臘主權債務違約與阿根廷發生過的債務違約的不同之處。阿根廷發生主權債務違約,引發國內政治劇變,新上台的激進左翼政黨對外部債務一筆勾銷,曾經是美洲大陸最璀璨明珠的阿根廷,從此經濟一落千丈,至今未恢複過來。希臘則有個歐盟和歐央行在行使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希臘欠債,整個歐洲來治,最後演變成全世界來治,身在亞洲並且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股東的中國,也將為救助希臘而絞盡腦汁。這也是希臘三番五次能要求國際債權人重開談判的底氣所在。
德國《每日鏡報》5日報道,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警告說,希臘退歐將對歐盟形成負麵影響,損害歐盟可信度。從不讓希臘退歐的底線出發,重開談判是有可能的,但協議的達成與堅守,將會越來越難。英國首相卡梅倫呼籲,要找到一條“可持續之路”,以結束當前這場“不可預料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