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債務危機第三季
環球
作者:和靜鈞
2015年7月5日,希臘雅典,希臘債務問題全民公投當日,民眾自助取款機前排隊取錢。
希臘7月5日舉行的全民公投,次日淩晨出來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超過60%的投票者投出反對票,投讚成票的不到40%。投反對票的選民比例,甚至超過了之前民調的預測。希臘總理齊普拉斯通過電視呼籲民眾喝倒彩,投出反對票,這也是此番公投中一個奇觀。美國彭博社的一篇評論中說,希臘按下了“自我毀滅的按鈕”。
詭異的公投
這次公投的內容,簡單地說,就是要不要堅持大概兩個周前與國際債權人達成的援助及改革協議,這一協議要求希臘改革與緊縮,其中的財政緊縮,內容有削減養老金、提高增值稅等。也就是說,公投就是在問民眾願不願已經在受苦挨餓基礎上再加大受苦挨餓,然後換來他人吝嗇的施舍,這樣的公投,民眾基本上都會說“不”的。
公投內容的設定方式,令公投看起來不像是與歐元區領導人緊急會晤中雙方達成的共同協議,反而像是歐元區領導人強行施加於希臘的“單邊協議”。希臘政府是該協議的當事方,本應該是呼籲民眾理解並接受協議,卻反其道而行之,妄圖提高希臘政府的談判籌碼。
齊普拉斯稱要在公投後48小時與國際債權方重開談判,顯然是看中了公投後的談判空間的擴大,而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以公投後對方談判對手已經不樂意見到他為由,請辭財長一職,換上新的首席談判專員,目的還是在爭最後一刻的談判空間。
假如公投內容置換成“要不要留在歐元區”,或“要不要退出歐盟”,表決結果定會大不一樣。如果希臘是在做一場嚴肅的公投,那麼,選票上的內容選項,應是排他與遞進式的,從大前提的“留歐還是退歐”開始,進而推出必然選項,即“留歐就得嚴格遵從協議”,這樣,大部分民眾就會增強自覺性,以長遠利益來考量,再不會糾結於當下養老金削減等短期利益,受民粹與左翼政治的擺布。民調顯示,希臘70%以上的民眾希望國家留在歐元區,留在歐盟。
不過,很多希臘民眾認為在接受國際債權方的緊縮救助方案和脫離歐元區的抉擇上,“有點像問截肢要從手腕開始截,還是從手臂開始截”,或者是“是截胳膊,還是截大腿”。
而從公投時機上看,在希臘已經產生債務違約、拒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5億歐元貸款的情況下,匆忙組織這樣一場內容晦澀的公投,其意不在“真公投”上,決不是一場“問政於民”的誠信行動,更像是一場政治投機,趁此鞏固激進左翼執政黨地位。6月30日未償還到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7月20日又將迎來到期的歐洲央行35億歐元債務,到期不還和賴債將會是最大的選項。
受違約預期和真實違約的影響,希臘銀行數周之內就被儲戶大量提現,6月29日希臘政府不得不進行資本和金融管製,限製提現數量。美聯社記者報道稱,一位老者輾轉數家銀行,為的是取兩份60歐元的養老金,跑了一天,都沒有取到,最後身心崩潰,倒在銀行門口嚎啕大哭。
在舊協議被擱置,債務違約導致外部注入資金枯竭的情況下,國際債權方又不急於重開談判的情況下,好鬥的希臘政府即便在公投中拿下一手好牌,又能神氣多久呢?
德國保守派資深政客漢斯·米切巴克形容,目前的結果表明,希臘選擇了“孤立之路”。比利時財政部長則表示,“不接受”的結果會導致局麵更複雜。
危機的源與流
希臘債務危機是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波在歐洲的風險轉嫁,這是“外源”。歐洲經濟大衰退下,美國高盛在希臘入歐元區時就已經通過做假賬埋下了地中海這一顆“歐元炸彈”,2009年底,在希臘入歐元區第8個年頭時,引爆了!
而“內源”則是希臘政府無節製地增加民眾福利,增設政府部門與公務員,增加公共開支,卻增收乏術,全國偷稅漏稅成風,導致財政收支不平衡,到2009年之時,債務升至GDP的100%,瀕臨國家破產。
《華爾街日報》記者詹姆斯·安吉魯斯新書《全麵大災禍:走過希臘新廢墟》揭露希臘國庫每年短缺200億歐元的秘密。有個叫Zakynthos的小島,登記盲人占島民人口的2%,共680名,但事實上其中498人視力健全,每兩個月便盜領724歐元。希臘住泳池豪宅的富豪中至少有5000人竟然是貧民身份,享受免稅等各種政府好處。一位希臘官員坦言:若要抓逃稅坐牢,一半希臘人將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