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鳴,自證“一個”教師的存在
觀點參考
作者:周奎英
【關鍵詞】教育寫作;言語生命;存在方式
【中圖分類號】G4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68-01
教師日常言說的方式應該是怎樣的?不管是口頭言說還是書麵言說,對於漫長而又波瀾不驚的教育生活而言,既經濟而又不損續航能力的方式是“清鳴”——“清唱”之“清”,無需裝飾;“鳥鳴”之“鳴”,天趣自成。“清鳴”是教師不加粉飾、不挾目的的自如而恣意的表達方式。除了與他人交流和分享以外,“清鳴”本身也是一種打撈個人記憶、反芻自身遭際的精神生活方式。“清鳴”是教師日常行動的影子,它延展教師的所思所感,構成了教師心智成長的檔案。
“清鳴”不僅指向教師的個人經曆,也指向其耳濡目染的整個世界。除了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以外,教師可以“清鳴”自己興之所在的一切教育物象。“清鳴”無疑具有研究的性質——我們可以憑借熱情與理智,在“清鳴”中接近教育事實的真相,把握教育問題的脈絡,並以慎獨般的誠實去展示、言說。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給自己的“教育”下定義,而是讓“教育”的意義自然流露於行雲流水式的書麵或口頭表達之中,自然而然,不加裝飾,這就是“清鳴”。教師職業易使人的認知局於一域,也易為情緒所左右。所以,教師要有“清鳴”意識,並在不斷的言說與交流互動中形成自己漸趨穩定的教育思想。雖未必追求“一鳴驚人”的視聽效應,但在言說中也要講究措詞、情感熨帖、蘊含審美趣味。適切的“清鳴”與一個教師的世界是一致的——語言舒展證明其思想的流暢,語言優美源於思想的精致,語言蘊藉展示其內在的和諧與質樸。
清鳴不排斥理直氣壯的激越狀態,但它更需要一種小心翼翼的虔敬心態。教育中有許多珍貴、美好的東西,僅憑本身的氣息和意義即有自發的教育作用,其真情的流露、個性的釋放像蒙娜麗莎之美一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清鳴需要一種審慎的自知之明。
說自己的話,用自己的方式說話——“清鳴”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如果說教師的世界裏有一堵塊壘堆積的牆,那麼“清鳴”則為這堵牆開了一扇透氣的窗。在無需故弄玄虛、無需嘩眾取寵的完全由個人自由意誌主宰的世界裏,教育常識往往成了被屢屢確認的主題——似乎永遠看不到那些可笑地宣稱遞與未來人的話語,似乎隻有一些落後的很笨拙的思想理念在喋喋不休、滔滔不絕,但這不要緊,這很正常。
清鳴,是教師成長過程的自我守望。在從“能言者”到“善言者”的蛻變中,教師克服了教育恐懼,專業自信得以建立;教育的規律被揭示,教師習慣了獨立思考。清鳴釋放教師的懊悔和積怨,使他們得以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並從遲鈍和麻木狀態中自拔出來。“清鳴”是可以證明一個教師存在的最好方式。“自證自我的存在”意味著懷有並擁抱這樣的人生追求:“我”應該是一個具有關懷的人格、自我教育的能力和重視成就感、美譽度的人,“我”希望向世界敞開胸懷,報以滿腔熱情的努力,並由此感知教育生活的繁複意味,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和現實生活的聯係。清鳴,未必有卷入現實、改變現狀的意義,但它可以一天天地改變教師的心靈屬性——總是希望自己精神明亮,活得精彩;總是希望在時間的流逝和種子的緩慢萌發中獲得一些尊重,贏得一些尊嚴。清鳴,讓教育生活中那些平淡如水的日子在再次咀嚼起來時變得意味雋永。
教師的精神品格在於自我求取。當一個教師在生活中開始有了發現與認同,開始珍視自己心靈世界的豐富與充實時,其實他已經與平庸的、充滿謀生態度的“我”揮手告別了——他的“清鳴”清晰地標注了自己的精神坐標。他的風度、氣韻,他的學識、智慧構成了自己獨特的精神圖像,人們可以像識別臉譜一樣輕而易舉地把他從千千萬萬個教師中“一眼認出”。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