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師專業共同體建設的有效路徑(3 / 3)

近幾年來,北塘區工作室累計開設各級各類公開課、示範課、研究課達235節,其中省級以上50餘節。秦薔雲工作室、許敏峰工作室、張世成工作室定期在區域內開展聯合教學研究活動,把工作室的智慧、思考、熱情、追求輻射到了區域內各所學校。“顧曉華工作室”連續三年組隊參加“千課萬人”全國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許昌良工作室”主辦了第三屆“本色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許敏峰工作室”主辦了“江浙滬”三地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華斌工作室”主辦了江蘇省第四屆民間藝術進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等重大教育教學研討活動。

路徑四:基於合作,共同發展

教師專業共同體的構建一定是建立在“合作共生、共同發展”之上的。教師專業共同體既要不脫離於名師工作室,又要超越工作室麵向基礎教育的全領域。

北塘的名師工作室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把合作、發展輻射到全區、各校。科研能力的強弱是教師專業進步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決定一個優秀教師走得遠近的關鍵因素。學科導師從如何科學有效地聽、評課入手耐心細致地輔導,指點學員步入教科研的殿堂。各名師工作室都以課題牽動學員的研究能力,有的主持國家級重大課題,有的承擔“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有的參與編寫國家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都在引導學員把課題和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起來,走一條自主發展的課題研究之路,除了立項課題研究,各名師工作室還針對課堂教學研究改進行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建立問題庫,組織名師工作室成員人人確立微課題,人人研究小課題,這些課題,根於實踐,源於問題,親近學生,走進課堂。通過課題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課題研究不但可以在共同學習中帶動個人的成長,也給教師的學習和提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效提高學員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素養。

有一位參與名師工作室的學員在總結中寫道:“工作著,收獲著,幸福著”,在導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起讀書學習,提高理論水平;一起外出觀摩,解讀名師智慧;一起駐足學校,上課評課交流;一起多校同研,打造高效課堂;一起準備賽課,展示課堂風采;一起反思總結,撰寫經驗論文;一起研究課題,探索教學策略……每一次教研活動,我們彼此之間對話、交流,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聽課、評課、寫隨筆、談體會,樂此不疲。就拿編書這件事來說,導師任務繁重,辛苦自不必說,我們也是利用整整兩個寒暑假才完成了初稿,之後為了提高書稿的質量,一遍遍的審稿,時間來不及,就放棄周末休息。即便這樣,在我們的會議室中時不時會傳出陣陣笑聲。這讓我不由得想到兒時最愛看的電影《白雪公主》,在整部電影中,從頭至尾,都回響著快樂勞動、勞動快樂的歌聲,不但白雪公主唱,小動物們唱,七個小矮人也唱。每一天,無論是外出工作,還是工作歸來,他們都唱著快樂的工作歌,努力挖呀挖,挖出了無數的鑽石和紅寶石。對我們來說,工作室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工作的快樂。而且,我們就像七個小矮人一樣也在愉快地收獲著,並且幸福地成長著。

路徑五:強化反思、注重實效

激發名師工作室內部活力,建立起“總結—反思—提高”運行機製是保證工作室高效運行的關鍵,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北塘區名師工作室非常重視工作活動的反思、總結。工作室以三年為一個考核周期,注重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激勵性評價與甄別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對工作室整體的考核與對個人的考核結合起來。北塘名師工作室的考評內容主要針對工作室的職能和相關人員的職責來進行,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大塊:一是工作室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水平,二是工作室在培訓和指導學員方麵的貢獻,三是在當地教育教學改革中所發揮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在實踐中,北塘區更注重考核實效,名師工作室計劃、工作規程、任務分解、公開課錄像、聽評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名師講座記錄、小課題研究成果、教學反思、發表論文、科研成果報告、成長檔案袋等,要求項項有記錄,事事有材料。

導師常常帶領學員開展診斷性實踐考察和研究性實踐考察。對薄弱學科的教學進行診斷,找出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措施,培養學員的問題分析研究和實踐能力。帶著問題到學校展開研究,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每次診斷性實踐考察、研究性實踐考察活動結束後,名師工作室會將考察結果形成研究報告,特別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應在區域內推廣。

導師決定高度,團隊決定寬度,內涵決定厚度。名師是社會公共資源,為實現名師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加快構築區域教育人才高地,隨著國家對教師隊伍培養力度的加大,以名師工作室為重要載體帶動和引領骨幹教師發展,成為各地教育部門的一種選擇。可以預見,名師工作室作為一種專業學習共同體,將成為我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