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引導大家申報區級或市級的教師專項課題,讓大家學會正規課題的研究方法,四年多來工作室每人至少完成了一個區級或市級的教師專項課題,但大家認為“室本課題”依然是“最愛”。2013年末,工作室將研究的課題彙總,結集成《享受研究的快樂》一書,洋洋三十多萬字,每一頁上都寫滿了大家的思考與成長。
寫作興趣:專業生活的心靈牧歌
工作室成立以來,筆者一直刻意地引領和培養大家的寫作習慣。教師都是文化人,工作了幾十年,到退休時,應該給自己留下點什麼。教師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總有許多所思所想,甜酸苦辣、成功與失敗,但由於沒有用文字記錄的習慣,因而對大多數教師來講,自己書寫的文字很少,留下的就更少。怎樣讓工作室的老師有寫作的興趣,並且讓寫作成為自己專業生活的一部分呢?工作室成立之後,我們建了一個“工作室QQ群”,要求大家每天在上麵寫點東西,不管備課、上課、輔導時遇到的問題,對教材、教法甚至學校教學管理的所思所想,意見或建議,和學生老師交往中有趣的人和事都可以寫上去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怕自己寫的東西沒有文采、不登大雅之堂,就當是一種自娛自樂。剛開始時大家寫些笑話、調侃的話,有的甚至寫“今天沒什麼可寫”,但慢慢地就發生了變化,出現了一些短小的教學隨筆、心得體會,一人提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時,大家跟進討論,文字也從幾十字到幾百字,甚至更多,涉及的麵也越來越廣,其中不乏深刻的見解,先進的理念,創新的做法,成功的經驗。三年下來,大家竟然寫了40多萬字,並養成了每天要寫點東西的習慣。
2013年下半年,工作室開始分析、梳理平時寫下的工作思考,按照課堂教學藝術、教材教法、解題方法探索、複習備考方略四個方麵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出20多萬字。回看這些文稿時,大家有一種親切感,因為是自己寫的文字,更有一種自豪感;因為許多文章有見解、有觀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和推廣價值,於是我們萌發了結集出版的想法。在區教育局和區教研中心的幫助指導下,最終以《行走在課堂中的快樂》為書名,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突出的教學成績:專業生活的底氣
一個老師,你無論說他多麼優秀,說他完成了多少個課題的研究,說他發表了多少論文,甚至說他在評優課中獲了什麼獎,但隻要是他的教學成績平平,經常排在同類班級的後麵,那麼他在家長、學生、教師群體中的地位和話語權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雖說我們一直在禁止排名,批判唯分數論,但是沒有分數的教學過不了關;雖說我們一直在強調注重教學過程,但注重過程不是不要結果,而是為了有更好的結果。工作室成立後,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人人必須有過硬的教學成績。每次考試所教班級不一定是第一,但必須是名列前茅的,我們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我們絕不做時間加汗水的苦幹,絕不讓擁有智慧的教學活動變成笨重的體力活,我們始終在尋找獲得突出教學成績的專業技術路徑,努力實現輕負高效的智慧教學。
隻有突出的教學成績,專業生活才有底氣,才能享有職業生活的尊嚴。
“專業信念、教學主張、教學風格、教學模式、研究課題、讀書和寫作興趣、教學成績”組成了我們的專業生活,雖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去努力和完善,許多做法會引發討論和爭議,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喜歡這樣的工作室和專業生活方式。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名師,但我們的專業每天都在進步,四年多時間裏,工作室成員發表了35篇專題論文,出版了二本專著,三位老師獲得市評優課一等獎,一位老師代表無錫市參加省評優課,各位老師的教學成績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