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民間教師工作室的行走路徑(2 / 3)

教學風格:專業生活的個性魅力

2013年初,工作室做了一件現在看起來非常有意義的事,即總結、提煉每個人的教學風格。一次工作室活動之前,筆者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作業:用一段話或幾句話描述工作室八位老師(包括自己)的教學風格。要求:一是反映這個老師教學的個性和獨特性。二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貫性和穩定性。三是反映這個老師教學主張與教學方式的綜合表現。那次活動是在一個充滿著溫馨的咖啡屋裏進行,大家一邊享受著忙碌之中難得有的安寧,一邊娓娓而談,其中不乏讚美之詞和欽佩之情。活動過後,筆者對每個人的教學風格進行了總結和提煉,並用200字左右進行概括。第二次活動時,筆者對八位老師的教學風格隻用編號(不說姓名)的前提下,讀給大家聽,然後要大家對照編號寫出相應的老師,結果是百分之百的正確,這說明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有個性的,而且得到了同伴的認可,這個教學的個性特色就是教學風格,它隻屬於老師自己。說真的,當時每個老師都非常感動,因為在同伴的眼裏自己的教學竟有如此的個性魅力。最後大家一致表示,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使風格更加鮮明,教學更有魅力。我們不求人人成為名師,但求人人教有風格。

教學模式:專業生活的獨門絕技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光要有教學主張、教學風格,更要有獨特的、有效的、為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而對於名師工作室可以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但要有統一的教學主張,並且在這個教學主張統領下的教學模式,而且這個模式應該成為有別於其他工作室、其他教師的標誌,是這個工作室的招牌。無論是參加公開課,或者各類評優課,在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這課是××工作室的。

我們著手研究工作室的教學模式。首先分析梳理,歸納總結各人的教學方法,然後在工作室教學主張的統領下,綜合提煉出工作室在今後教學中需要實踐和探索的教學方法。根據物理課堂教學的特點,我們將物理課分為:新授課、習題課、試卷評講課、複習課四種課型。探索和實踐的重點是:上述四種課型具體的教學流程、怎樣設計和編製導學案、怎樣二次備課。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實踐和修正,我們把“三單六環節”導學模式正式確定為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三單即:預習單—用於解決本節課書本基礎知識,它側重於解決“是什麼”的知識。活動單—用於解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它側重於解決“為什麼”的知識。檢測單—用於檢測反饋,它側重於評價學生學得怎麼樣。六環節即:目標導向、自學檢測、質疑釋疑、活動探究、精練點撥、總結提升。具體操作,第一步依靠工作室的集體智慧編製統一的“三單六環節”導學案(供學生用),第二步每個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和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二次備課,形成教學案。我們的這個教學模式已在《物理教師》等專業刊物上公開發表。至今,我們對這個教學模式已經運用自然,得心應手。它已成為專業生活中的一門絕活,而且教學效果顯著。我們的夢想是再經過幾年的努力,把它打造成工作室的一個品牌,有可能的話,還注冊教學商標,申請知識產權。

研究課題:專業生活的自我提升

工作室成立後,擺在筆者麵前的是如何使工作室的老師喜歡教科研,學會研究,並走上教科研之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筆者曾跟老師們說過,名師和一般老師其實教學經曆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些老師能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對每天從事的教學工作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研究,而且這種思考和研究成了他專業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讓老師們學會研究,筆者提出確立“室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它以問題即課題為指導思想,以“解決什麼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結果是什麼”為課題研究的過程,放低要求,把研究的重心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剛開始筆者帶領大家研究的“室本課題”有:“工作室的教學主張”“工作室老師的教學風格”“工作室的教學模式”等。通過這幾個課題的帶動,老師們豁然覺得課題研究其實很簡單,一旦有了興趣,研究的課題就層出不窮。例如新課導入的N種方法、××題的幾種變式訓練、××概念的幾種教學方法、××實驗的改進方法等等。老師們每天都在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課題可能連申報區級課題的資格都不夠,但這些課題恰恰是對老師們最有用的,因為他們在這些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學會了研究,提升了能力。